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分析切除功能区胶质瘤时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技术的运用,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功能区胶质瘤超大范围切除术中的价值。讨论各项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辅助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运用效果,如肿瘤的切除率、病人生存率和病人功能保护情况及术后整体生存质量的改善状况。[方 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三博脑科医院10例术后病理为胶质瘤的功能区病变患者,术中均采用了神经电生理监测相关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利用这些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初步解剖定位,在手术中依据肿瘤所在具体部位联合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皮层电刺激(Cortic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ECS),自由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定位中央沟和有功能的皮质区域及完成术中监测,辅佐手术医师在显微镜下完成病变的切除。通过序贯性实验收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相关评判记录,用t检验对二者手术前后患者相关神经功能的恢复状况、卡氏评分(Karnofsky,KPS)值等进行测定。[结 果]按照所收集的病历材料显示,弥漫星形细胞瘤1例,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混合神经元节细胞胶质瘤2例,胶质母细胞瘤5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5例,运动诱发电位监测3例,皮层电刺激2例。术后24小时内行颅脑CT检查,根据镜下手术医生判断及术后影像资料提示:5例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全部患者手术后肌力恢复后均不低于手术前,依据测定,年龄、性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仅1例患者术后症状未得到改善,其他9例患者术后症状均减轻或消失,全部患者均没呈现新的功能废损情况,患者的生活质量比术前明显提高。[结 论]运用神经导航能够帮助减少神经电生理的探查范围,减少脑皮质暴露,联合功能神经导航完成功能区定位,从而缩短手术时间。连续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在术中监测感觉、运动传导通路的完整性。通过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位相反转定位中央沟及前、后回,直接皮质电刺激在病变切除过程中实时监测运动传导通路的完整性。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和其余技术如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Image Guided Neurosurgery Sustem,IGNS)、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相比较,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更具有它自身独特的优势。运用神经导航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辅佐,通过皮层电刺激、体感诱发电位定位中央沟,通过运动诱发电位定位感觉、运动功能区,在保障神经功能的同时,超大范围切除肿瘤,减灭肿瘤细胞,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神经功能丧失。在技术进步和积累经验联合导航引导、电生理监测、手术医师的多方密切配合下,大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效果将会更好、更安全,让病人获得更多的心理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