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渗析生化组合处理苯酚丙酮废水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qiuju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苯酚需求量的增大,带动了苯酚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苯酚丙酮废水处理问题日益显著。苯酚丙酮废水是高含盐、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难度大,传统工艺降解不彻底。而彻底解决高盐有机废水的污染,不仅要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还需分离废水中的无机盐。电渗析技术作为膜分离技术中的一种,具有可分离废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盐、操作简单和能耗低等优点,所以采用电渗析降低废水含盐量至微生物耐盐度。本文采用电渗析生化组合处理苯酚丙酮废水,研究了电渗析脱盐过程中电压、进水流量、汲盐室浓度、离子交换膜以及电极对脱盐率和脱盐速率的影响;探索了电压、进水流量、汲盐室浓度、pH、膜两侧压力、浓差渗析、预处理以及离子交换膜对电渗析过程中有机物的迁移规律影响;分析了苯酚丙酮脱盐废水直接污泥驯化、铁碳协同污泥驯化、海绵铁填料污泥驯化对生化出水的效果。(1)通过电渗析系统脱盐,将苯酚丙酮废水的含盐量降到8 g/L以下。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得出电渗析处理苯酚丙酮废水,在电压为17 V,汲盐室浓度为20 g/L Na2SO4溶液,离子交换膜为均相膜时,脱盐速率最大,脱盐时间最短。采用SPASS18.0软件对电渗析影响因素和脱盐速率进行相关分析,对脱盐速率的影响排序为:电压>汲盐室浓度>进水流量,其中电压、汲盐室浓度对脱盐速率的影响为强相关,而离子交换膜、电极、流量对脱盐速率为弱相关。(2)苯酚丙酮废水电渗析脱盐过程中,有机物在电场、压差、浓度差作用下,穿过离子交换膜,使得电渗析汲盐室的有机物浓度升高,增大了废水的处理难度,所以控制电渗析脱盐过程中有机物穿透离子交换膜至汲盐室。试验结果表明:电场力是有机物迁移离子交换膜的主要驱动力,电压、流量、三维电解预处理对有机物迁移量的影响很小。(1)脱盐室初始进水在酸性条件下,有机物的电离受到抑制,pH为8的有机物迁移量是pH为2的2.0倍。(2)均相膜的选择透过性高,异相膜的有机物迁移量是均相的1.54倍。(3)无电场作用下,浓度差为推动力,脱盐室和汲盐室苯酚浓度差120mg/L是浓度差60mg/L苯酚迁移量的1.6倍,是0mg/L的苯酚迁移量的2倍。(4)汲盐室溶液从5 g/L Na2SO4增加到20 g/L Na2SO4,有机物迁移量降低1.52倍。(5)当汲盐室的压力大于脱盐室侧压力时,浓度压差越大,脱盐速率越小,有机物迁移量越小。采用SPASS18.0软件对影响因素和有机物迁移量进行相关分析,影响有机物的迁移量因素排序为:膜两侧压力>pH>浓度差>汲盐室浓度>电压>流量。(3)电压、汲盐室浓度、流量、压力、离子交换膜、脱盐室浓度等因素对电渗析脱盐能耗有影响。(1)能耗随着电压升高而增加,17 V电压的能耗为8 V电压能耗的3.6倍。(2)因为汲盐室浓度越高膜堆阻力越小,则能耗降低,20 g/L Na2SO4比5 g/L Na2SO4汲盐室溶液能耗降低1.22倍。(3)汲盐室溶液为20 g/L Na2SO4,脱盐室浓度为35 g/L时,能耗最低。(4)膜两侧压力差越大,能耗越大。(5)脱盐溶液为碱性时,增大了膜阻力,所以酸性条件下的能耗小于碱性。(6)均相膜的电阻低于异相膜,则其能耗小于异相膜。(7)能耗在进水流量17 L/h,能耗最低。(4)苯酚丙酮脱盐废水采用直接污泥驯化、铁碳协同污泥驯化、填料协同污泥驯化三种方式驯化。结果表明:脱盐废水直接污泥驯化和投加填料协同污泥驯化,生化出水不稳定,由于苯酚丙酮废水脱盐后,可生化性差。而脱盐后的废水经V(铁屑):V(活性炭)=2:1,进水pH为3,反应时间为2 h,铁碳处理后,BOD5/COD由0.19提高到0.31,最后生化处理出水COD约为130 mg/L,组合处理法的COD总去除率达到96.7%。
其他文献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贵阳市花溪城市湿地公园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作为贵州省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对其开发和保护也逐渐被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立法保护是最有效、最
2009年11月7日,“无机和稀土化学前沿学术研讨会暨徐光宪先生九十华诞庆祝会”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
对乙二醇存在下水热法制备CaTiO3微晶的形貌进行了研究。对所得样品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及红外光谱(FTIR)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CaTiO3微晶随着乙
设计了基于高度电力线载波技术的采集终端信号加强方法,可实现弱信号覆盖区域采集终端稳定上线。该方法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串口转换模块实现采集终端与从模块的数据交换,主
报表数据是重要的的信息资源,为卫生经济决策提供信息是我们编制年报的重要目的。根据汇总的数据,监测卫生机构经济运行状况,发现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将数据
采用配方相同的膨化饲料和硬颗粒饲料饲养鲤鱼[初均重(55.44±0.09)g],日投喂率分别为2%、3%、4%,每天投喂6次。实验结果表明,投喂膨化饲料的鲤鱼的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较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