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粒子物理中,统一了弱电和强相互作用理论的标准模型,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充分验证;然而此模型是低能有效理论,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这为新物理模型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稀有衰变过程是检验标准模型和寻找新物理比较关注的课题。在标准模型框架下,稀有衰变分支比的预言值很小,目前的实验测量值同标准模型理论预言值间有一定偏差,这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提供了发展空间。本文在简单介绍标准模型和稀有衰变的一般知识之后,介绍了几个目前比较流行的新物理模型,有三点Higgsless模型,顶色辅助人工色(TC2)模型和具有Т宇称的最小黑格斯模型(称为LHТ模型)。在本文的主要工作中,首先我们在三点Higgsless模型中讨论了新的规范玻色子对稀有衰变过程K+→π+ν(ν)和KL→π0ν(ν)的贡献,结果表明这一模型给出的分支比可以比标准模型分支比高40%和50%;其次,我们讨论了ТC2模型和LHТ模型对稀有B衰变过程Bs→l+l-和B→Kl+l-的贡献,模型可使这两个过程的分支比在标准模型基础上提高至少一个量级,ТC2模型对Bs→l+l-过程末态轻子的纵向极化不对称性参量的贡献可以达到()(10-2)量级;最后,我们在ТC2模型和LHТ模型框架下,对轻子味破坏(LFV)过程()-→μ-P1P2(其中P1P2=π+π-,K+K-和K0(K)0)进行讨论,结果显示这两个模型对LFV过程能够产生显著贡献。综合上面的结果表明,新物理模型可对稀有衰变的分支比、不对称参数等相关可观测物理量产生较大的修正效应,使这些可观测物理量的值达到或超过将来高能物理实验观测值。随着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顺利运行,稀有衰变的实验观测精度将进一步提高,将来的高能物理实验或许能够观测到此修正效应。因而,我们的结果对于检验标准模型,寻找新物理的可能信号,或者给新物理模型参数以限制以及区分不同新物理模型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