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特征。这种不平衡成为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诱因,而这种不平衡带来的产业的转移,吸引了大量后发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离开原籍地,流动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和生活,外来务工人员应运而生。由于工作与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选择跟随父母迁移到异地生活和学习,从而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随迁子女人群。随迁子女跟随父母在异地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入学机会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学习条件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家庭物质条件、文化背景、父母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其学业发展并未有明显的起色,与迁入地未成年人之间的发展差距呈现了拉大的趋势。在探究造成这一问题原因的过程中,家庭道德因素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由于随迁子女所接受的具有初始性、生活性的家庭道德教育尤其欠缺,这一问题不但影响了其道德品质的养成,道德修养的提升、道德认知的建构、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行动的选择,还进一步影响了其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全面进步,甚至导致未成年人误入歧途。本文以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德育状况的社会调查为事实依据,从家庭基本信息、家长基本道德素养、家长的德育主体意识、家长对道德功能的认识、家长对家庭德育内容的认识和实践、家庭德育的方法与途径、家长对家庭德育效果的评价七个方面通过对比分析,探究随迁子女家长在家庭德育的方式、观念、行动、示范等方面存在的误区和不足。研究发现,其中既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工作的不足,以及受制于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然而最重要依然是在家庭生活中,随迁子女家长对于德育重要性的认识有所不足,认知与行动的一致性水平较低,在落实的方式上不尽科学。因此,解决随迁子女家庭德育问题,一方面要有系统视野,做好家庭、学校、社会德育之间的协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家庭建设,通过社会培训、自主学习内外兼修的方式,不断更新随迁子女监护人的德育观念,促其落实德育行动,丰富德育手段,增强德育能力,从而解决随迁子女的家庭德育问题,为其终身全面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