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之东,中原大地以北之区,古称河东,又曰山右。它东以太行山作为屏障与河北相隔;西凭黄河作为襟带与陕西为堑;南依黄河与王屋、太行等诸山之险作为河南门户;北有勾注雁门和阴山山脉作为外蔽与内蒙古临界。前人历来将其称为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表里河山,形胜之区”,又称“河东者九州之冠”,“中原之有河东,如人之有肩背”,甚至有“不得河东不雄”之语。从1211 年以后的二十年间,在蒙古军不断南下攻金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中都燕京失守以后,山西地区成为金朝屏蔽中原、保卫汴京的重要门户。在征服与占领山西地区之后,蒙古军不断南下,分兵向西、向南渡过黄河,实行南北夹击,消灭金军主力,彻底灭亡金朝。随之,蒙古汗廷在河东山西建立起多重军事、政治势力相结合的统治格局,不断加强对山西地区的经营治理,促使河东山西成为蒙古统治者征服右翼方向上的战略跳板与重要基地,有力地强化与确立了蒙古统治者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在忽必烈定都燕京,君临天下以后,河东山西的战略地位逐步提高,成为元朝赖以藩辅统治核心的腹里重地。不仅如此,河东山西的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文化教育较为进步,以特有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对有元一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出重要作用。元朝末年,河东山西则又成为元统治者在中原汉地的最后堡垒。就所展开研究论述的主要内容来说,本文拟将归纳为有元一代征服与镇戍山西地区的武装力量,山西地区的汉人世侯,诸王勋臣在山西地区的分封及其特权,山西地区的最高军政统治机构,农牧渔猎诸业、手工诸业、站赤交通的进步扩大,佛、道二教与文学的兴盛发展,社会生活的交流融合等十大方面。有元一代,河东山西作为腹里地区的组成部分,始终是元统治者征服与统治的重要地盘。其间,元统治者先后采用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与侍卫亲军等诸种军队进行征戍,形成不同时期的内部镇戍与外出征伐的军事体系,不仅确保元统治者在河东山西的牢固控制,而且促使这一地区成为元统治者在中原汉地的军事基地与最后堡垒。汉人世侯是蒙古汗廷将地方大小军政权力,分别授给降蒙地方武装首领,且又赋予守土传世,专制一方的政治特权,以便间接统治中原汉地的特殊产物。这些汉人世侯具有弱小性、效死性、依附性与外戍性等明显特征。由于河东山西从军事上成为元统治者在右翼方向上进行征服的战略跳板与军需补给的重要基地,所以,河东山西的汉人世侯很早便在刘黑马的统辖之下外出征战陕西、河南等地,在灭金中发挥出重要作用。灭金以后,河东山西的汉人世侯在元统治者采取陕西、四川右路西向的征进格局下,不断随从蒙古军,征伐南宋,转战陕西、四川等地,并在陕西、四川及湖北等地的军事征服中继续发挥出重要作用。在征服与统治河东山西的过程中,蒙古汗廷按照建国的传统惯例,在有血缘关系的诸王贵戚之中裂土分民,共享权益,分别划定诸王贵戚、驸马勋臣的各自范围,极力确保其政治特权与经济权益。其间,“监国公主”、独木干公主、术赤、察合台及其后王等诸王贵戚、驸马勋臣均在河东山西获得过监临、分封与留驻等各种大小政治特权。元朝建立以后,元廷采取定期满足蒙古诸王及其部属生活所需的供给措施,将部分诸王率部留驻河东山西辅翼大都,边藩重寄,同时还以大量赏赐作为笼络羁縻的主要手段,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