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经济社会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城市轨道交通不断发展,浅埋暗挖地铁车站隧道建设相对而言更为复杂且风险更大。在常采用的地铁车站隧道开挖方法中,以新奥法基本原理为依据、开挖过程强调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开挖断面注重尽早封闭成环,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来控制围岩变形的双侧壁导坑法被广泛采用。本论文以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五里店地铁车站隧道为依托工程,分析研究了中柱岩墙联合支护方法的受力特性与施工工艺。本文主要研究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城市轨道交通不断发展,浅埋暗挖地铁车站隧道建设相对而言更为复杂且风险更大。在常采用的地铁车站隧道开挖方法中,以新奥法基本原理为依据、开挖过程强调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开挖断面注重尽早封闭成环,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来控制围岩变形的双侧壁导坑法被广泛采用。本论文以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五里店地铁车站隧道为依托工程,分析研究了中柱岩墙联合支护方法的受力特性与施工工艺。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总结现有的中柱岩墙联合支护施工法中的中隔柱的优缺点,以施工现场的场景限制为研究背景,设计了可移动、可伸缩、可重复利用的新型中隔柱结构,并对新型中隔柱结构的施工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通过中隔柱截面强度及稳定性反分析,可以得出以中隔柱结构截面强度反分析得出的柱体参数能够满足稳定性要求,而以中隔柱结构稳定性反分析得出的柱体参数却不一定能满足截面强度要求,因此以截面强度为依据进行中隔柱的外径及壁厚设计更安全;最终得出较为合理的新型中隔柱柱体参数为550~650mm的外径、20mm的壁厚。(2)对浅埋暗挖大断面地铁车站隧道采用中柱岩墙联合支护法施工的受力状态进行简化,简化为两次超静定拱结构,最后以力法对中隔柱结构受力进行理论分析,得到新型中隔柱结构在围岩压力作用下的内力。(3)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依托工程采用中柱岩墙联合支护法施工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现有中隔柱结构和新型中隔柱结构的受力特性以及围岩稳定性,现有中隔柱结构与新型中隔柱结构支护下围岩最终竖向位移大小依次为:钢管结构>新型中隔柱结构>间隔钢架结构>连续钢架结构>间隔钢架混凝土结构>连续钢架混凝土结构,对于边墙水平位移控制效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新型中隔柱的合理性以及优越性。(4)采用中柱岩墙联合支护施工法,在开挖核心土上台阶岩土体后拱顶竖向位移增量达0.815mm左右,而开挖核心土中台阶时,需要先转移距开挖范围以外2m内的中隔柱结构,转移时拱顶竖向位移增量达0.92mm左右,这两个阶段的竖向位移增量几乎不随中隔柱结构的支护形式及间隔距离而改变,表明在围岩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这两次明显的位移增量与中隔柱临时支撑结构无关。(5)对浅埋暗挖大断面地铁车站隧道采用中柱岩墙联合支护施工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主要介绍了施工准备到施工转换的施工过程,分析了隧道开挖进尺及上台阶宽度对于中柱岩墙联合支护施工法的影响,开挖进尺对于拱顶竖向位移的影响显著性明显高于对边墙水平位移,实际工程中可以采用0.75m的开挖进尺;较优的核心土上台阶开挖宽度为5~6m,即核心土上台阶与核心土中台阶侧边相距为1.0~1.5m对围岩稳定性及中隔柱受力更具合理性。
其他文献
西南地区大多以山地丘陵为主,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人们通常采用“开山填谷”的方法来建设城市,因此形成了很多的回填土区。受回填历史及回填质量的影响,回填土往往较松散,处于欠固结状态和持续沉降阶段,属于不良工程地质条件。现今大力开发城市公路隧道建设时将不可避免下穿深长回填土区,其面临着地层物理力学特性不明确、参数设计无经验、施工技术难度大等诸多工程问题。为了研究回填土层小净距隧道开挖围岩变形与预警标准的问
在中国城市内各基础设施的修建以及改扩建工程中,由于城市的迅猛发展,中国城市人口急剧增长,机动车辆也日益增多,城市的交通状况也越来越拥挤。为了有效减少地面道路的拥挤情况,开发并利用地下空间便成了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因此涌现大量深大基坑工程。目前大多深基坑集中在城市敏感区,周边环境复杂,存在大量建筑物,地下管线以及既有地下结构,同时受复杂地质条件影响,使得基坑工程的支护问题成为重难点。根据本文所依托的某
在各种外界激励下,拉索由于其低阻尼的特性而易产生大幅的振动。因此,工程中常用阻尼器对拉索进行减振。为把握拉索-阻尼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一般将其简化为带有集中阻尼的张紧弦(本文中,简称集中阻尼弦),通过求解集中阻尼弦的动力学方程可得到解析形式的频率方程。然而,频率方程的基本形式均为超越方程,尚无一般化的求解方法,工程应用中通常以数值手段求取近似解,以讨论其动力特性。在处理工程实际问题上,此做法取得了显
斜拉索是斜拉桥的主要承重结构,但其极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产生大幅振动现象,对桥梁结构的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拉索的振动控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工程上最常在梁端附近安装阻尼器,但随着斜拉索的长度不断增长,结构非线性和垂度效应的影响逐渐增大,阻尼器因安装位置的限制达不到理想的减振效果。辅助索被认为是长索振动控制中一种富有潜力的手段,为研究安装辅助索后系统的固有特性,建立了垂索-辅助索系统的一般索网模型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位于软弱地层的隧道数量不断增加。软弱围岩稳定性较差,施工期间极易发生大变形,造成支护结构受损。为了保证围岩的稳定性,预防灾难性事故的发生,有必要对隧道施工过程中软弱围岩的变形及稳定性进行研究,为软弱地层隧道施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依托阿扎河1号隧道,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手段开展隧道开挖过程中、初支施作完成后围岩稳定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摩
走滑断层地震动产生的滑冲效应与方向性效应会使位于断层上的简支梁桥受到严重震害、甚至横向落梁。根据以往断层地震桥梁震害资料表明,仅设置单层挡块无法满足桥梁的防落梁需求,为保证桥梁在跨断层地震作用下避免落梁,基于“多道设防,分级耗能”的思想设置横桥向防落梁挡块,本文提出两种双层挡块的防落梁方式(内层挡块为钢筋混凝土挡块的双层挡块、内层挡块为X形弹塑性钢挡块的双层挡块),并研究单层挡块和双层挡块的内层挡
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的逐渐进步,人们已经认识到地震动不仅含有三个平动分量还含有三个转动分量,并开始对地震动转动分量及其对建筑结构的影响进行研究。由于转动分量观测设备难以普遍应用,所以人工合成地震动转动分量仍是工程界获取转动分量的常用方法。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曲线连续梁桥这种在高速公路桥梁和立交匝道桥梁中广泛使用的桥型越来越多,而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规范并未考虑地震动转动分量对曲线连续梁桥这种空间非对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壮大,国内铁路网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中灵活多变且跨越能力极强的斜拉桥结构在交通网的设计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公路与铁路共用桥位、两者结合的桥型正在逐步成为合理利用跨江通道资源继而最大限度构建区域联动协作的主要设计理念;然而索梁锚固结构作为结构中拉索与主梁之间的连接节点,承担着传递荷载的重要使命,该结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全桥合理受力状态;此外由于索梁结构本
随着桥梁跨径增大和运营时间增加,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恒载作用对结构的影响越发显著,跨中长期下挠和梁体开裂等病害也愈加严重。因此,本文利用大跨径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恒载效应占总荷载效应较大比例以及其对损伤病害下的结构响应相对敏感的特点,提出考虑恒载长期效应进行大跨径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结构状态评估的理论,即分别从不同跨径混凝土梁桥恒活载比例关系及各类荷载的响应规律、常见损伤及病害对结构监测参数的影响、不同作
近年来,国内建设的大跨径钢拱桥不少,但均以中下承式为主。上承式拱桥因其较高的桥面位置只在山区河谷等区域建设较多,因此跨径能够达到300米的上承式钢箱肋拱桥在国内外均建设较少。与大跨径中下承式拱桥相比,大跨径上承式拱桥拱上建筑跨径较大,通过立柱作用于拱肋的集中力大,拱肋的局部稳定性问题突出;另外大跨径拱桥的横向稳定性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对于中下承式拱桥,非保向力对其横向稳定性有益,而对上承式拱桥横向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