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是教育系统发展的基本要素,四者之间协调发展是办学的关键。随着经济、社会、科学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医学模式与疾病谱的变化、新医改政策及细化方案的实施、教育改革新政策的出现以及相关医学教育标准的出台,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质量成为当前和未来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适应医疗卫生事业需求的各种类型卫生人才是战略目标,调整优化规模结构是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也是重要的战略手段。一、研究目的和意义在对卫生体制改革环境下广东卫生人才现状和需求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广东高等医学教育规模结构(层次、形式、学科专业)与需求之间的差距,综合其它影响高等医学教育规模结构的因素,发现广东高等医学教育规模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对广东高等医学教育规模结构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分析,并基于新医改形势下的卫生需求提出优化策略,可以为广东医学教育规模结构的调整以及对高等院校的分类定位指导提供参考性意见,促进高等医学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方面的协调,对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促进高等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和推动作用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研究卫生体制改革和教育改革的相关政策及相关研究现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动态数列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广东卫生人才、高等医学教育、中等医学教育历史及现状;灰色预测模型法预测广东省卫生人才供给、需求情况以及广东人口发展情况;人力/人口比值法计算广东卫生技术人员需求量。Logistic模型测算区域人口发展情况及未来每年各类卫生人力资源量;年龄移位算法递推预测医学教育各专业毕业生数;组合预测法提高预测精度。通过战略管理PEST分析和“五力”分析模型分析广东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内外部驱动因素。三、研究结果1、广东省卫生人员规模结构的历史、现状和需求预测分析(1)卫生人员规模结构的历史与现状分析2010年广东省卫生人员统计数据发现:广东缺乏卫生人力资源:虽然广东卫生人员总量位居全国第二,技术人员全国第一,但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1.68、注册护士数1.6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不合理:与全国相比,研究生多,但中专及以下也偏多,本专科生偏少。其中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学历层次偏低。(2)卫生技术人员的预测分析基于2006-2010年广东各类卫生人员数,运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广东卫生人员总量、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剂技术人员、检验技术人员等进行中短期预测,检验结果模型都为优。根据2011年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的卫生人员的规划指标,在预测广东省2015、2020年人口的基础上,采用人力/人口比值法得到广东省卫生人员总量及各类人员在相应年度的规划数。采用Logistic模型,计算2011-2020各年各类卫生人员的数量。对比两种预测的结果看出,除药剂人员外,基于Logistic+人力/人口比值法预测的结果均小于GM(1,1)的预测值。2、广东省高等医学教育规模结构历史、现状和趋势分析(1)广东省医学教育规模结构历史与现状分析2010年广东教育统计数据发现:广东医学教育总体规模比重低;医学研究生教育所占比重高;医学成人本专科教育所占比重高;医学普通本专科教育所占比重低;医学网络教育所占比重低;医学中专教育相对比较多。这些特点与广东省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相似。根据2004-2010年数据发现:层次结构中,本专科招生规模2008年后已趋于稳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加;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缓慢增加;研本比呈上升趋势,专本比有所提高。形式结构中,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是广东高等医学主要教育形式,且后者已经超过前者。科类结构中,所占比重最高的是临床医学、药学、中医学、护理学和中药学,从2008年开始,各学科毕业生所占比重趋于稳定。(2)广东医学教育毕业生预测基于广东普通高等医学教育规模和科类专业结构已经趋于稳定的现状,按照2010年招生量,基于在校生数据,采用学生入学后年级移算的方法对在校生和毕业生情况进行预测发现:毕业生从2014年起稳定在每年7.1万人。其中研究生0.7万人,本专科生2.3万人,中专生4.1万人。高等教育的比例偏低(约为41%)。根据《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制定的广东省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若医学教育所占广东教育比重不变,按照比例求得广东医学教育2015和2020年的目标值,采用Logistic模型,计算2011-2020各年广东高等医学教育的毕业生数量。对比上述两个测算结果可以发现,高等普通教育及中等医学教育在校生数在2015年之前两种方法测算的比较接近。但在2015年之后差距就逐渐扩大。3、广东医药院校规模结构分析2011年,广东共有医药院校6所(占全国3.5%),其中本科院校5所。从院校数量看,广东医药院校数所占比重较全国低。广东本科高等医药院校在规模方面是广东医学教育的主力军(71.92%),尤其在医学普通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方面。广东本科高等医药院校在结构方面多科性特点明显,但医学优势有所减弱,28%的非医学专业在校生占去了40%医药院校中的专业资源。4、广东省高等医学教育规模结构综合分析(1) 2006-2010年广东医学教育就业(医学卫生技术人员供需)分析将2006-2010年广东医学教育各层次毕业生与2005-2010年广东卫生技术人员各类各层次人数增量相比较发现:总体上供需平衡,但2007年前供不应求,2007年后供过于求;不同类型卫生人员供需差异不同:护士已出现供不应求;而药剂人员呈现出大量过剩(未考虑医疗结构外就业);检验技师也出现过剩。不同层次卫生人员供需差异不同:中专生过多,本专科生不足。(2)2011-2020年广东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供需预测分析将2011-2020年卫生规划目标下的广东卫生人员测算和稳定规模前提下(按2010招生规模和比例)基于年级移算法的供给预测相比较发现:在2018年前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供大于求,之后供不应求:药剂人员培养相对于医疗卫生机构来说供需比很大;护理人员培养在2016年前基本可以满足增量需求,但2016年后供不应求。若要考虑到护理人员的高离职率,供不应求的状况可能会前移;医师培养恰好能够满足目前增量需求,但以往实际情况是城市三级医院和经济发达的二级医院对本科生需求减少,而基层还严重缺乏医生,但本科生又不愿到基层去,从而造成结构性失业。技师培养也恰好能够满足目前增量需求。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供需比持续在1.5以上,但此部分人员没有考虑卫生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人员结构变化。若按照层次分析,2014年之后中专为41%,这种结构与卫生机构目前的需求已相距甚远,如不改变在未来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一方面卫生机构招不到所需相对高层次的人员,另一方面低层次的毕业生失业。(3)广东省高等医学教育规模结构优化的相关因素广东高等医学教育行业外部环境因素是指广东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宏观驱动因素,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四种。其中对广东高等教育规模结构影响力较大的有:政治法律因素:国家和广东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及教育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教育卫生管理体系等;社会文化因素:人口特征中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减少,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对医疗卫生质量的高期望,社会公平等;科技因素:医药科技的分化与综合发展的特点为医药院校发展交叉学科新专业提供了机遇。广东高等医学教育行业内部环境因素。是指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直接相关驱动因素,主要包括省内高等医学教育院校内部的竞争与协作、卫生人力资源的需求、生源情况、中等医学教育毕业生的替代、省外高等医学教育在省内的招生就业等竞争影响五个方面。在四种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下,高等医学教育行业内部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影响,共同驱动着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四、结论广东高等医学教育规模和结构在经历了扩招动荡期(2003-2004),快速增长期(2005-2008),现在已经达到相对平稳期(2009-)。但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新需求、教育改革的新动向、人口生源出现的新趋势等外部变化,以及自身快速发展遗留的老矛盾等内部情况,造成广东高等医学教育规模和结构有以下主要问题:·缺乏外部和内部的系统统筹。教育与卫生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高等和中等教育之间、教育行政部门内的高等与中等教育之间都缺乏沟通和交流。·总体培养规模发展和广东卫生人员需求不完全匹配。·实际情况与广东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增长目标不完全适合。·层次结构不符合医疗卫生单位用人需求,低层次比例过高。·科类专业结构和广东卫生人员发展需求相比不合理。·办学形式结构上整体上存在不合理,中专生、成人教育规模大。·广东高等医药院校多科化倾向可致其失去办学特色。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优化广东医学高等教育规模结构的建议:·明确整体学科定位:质量第一、严控规模,率先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实现广东医学教育宏观统筹发展。建立全省医学教育规模结构的预测、规划、监控、预警和调控的统筹机制;尝试推行广东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规模发展策略:根据总体需求和中等医学教育一起规划。·层次结构发展策略:总体向着高层次发展,减少中等医学教育的规模,稳步发展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科类专业结构发展策略:实现专业分层定位;与医疗卫生机构需求岗位层次、需求数相匹配。·形式结构发展策略:普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要和增量匹配,成人本专科生要和现有低学历在职人员情况匹配。·广东医药院校在整体学科定位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和区域特点实现特色定位发展。·建立医学教育投入增长机制。总之,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出台不久、广东省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正在制定实施方案之际,希望本研究的成果能为广东高等医学教育落实“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施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等意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