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供弹臂控制系统的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0003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智能供弹臂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该课题是南京理工大学“211”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研究和开发用于火炮模块化多功能综合实验平台的智能供弹装置为背景。在智能供弹臂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中采用集中控制方式、伺服级采用电液伺服机构、系统控制中采用PID控制算法;为了更好研究智能供弹臂控制问题,建立了智能供弹臂二连杆动力学模型;在智能供弹臂控制系统设计中,采用了开放式集中计算机控制系统,利用VB编制了智能供弹臂控制系统软件;根据供弹臂语音警报功能要求,采用ISD1420语音芯片与单片机相结合,开发了语音警报系统;针对智能供弹臂控制系统进行了抗干扰设计,提出了几条提高系统抗干扰措施。通过实际调试运行,结果表明智能供弹臂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其他文献
Delta机械手凭着其承载能力强、刚度大、累计效应小、运动精度高,结构相对简单,反解容易等突出优点,自问世以来,深受包装、医药、食品、电子装配等厂家的青睐。  尽管市场和经
硅微结构是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的核心结构部件,其疲劳特性对MEMS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建立有效的硅微结构疲劳寿命模型,对于MEMS的安全应用具有重大意义。目前,硅微结构寿命建模主要有两种方法:基于实验数据分析的统计学建模和基于疲劳失效机理的微观损伤建模。统计学模型具有实验数据获取困难、无法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等缺点,模型适用范围有限;
学位
空间飞行器上搭载的反作用飞轮、推进器、调姿陀螺、太阳帆板展开机构等运动设备,会产生多维微振动,这些微振动频带宽、振幅小,严重影响高分辨率空间望远镜的成像质量。常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不断加剧,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美国和欧洲等航天发达国家大力发展空间红外高光谱技术,用来监测地球大气中的
近几年来,小卫星凭借成本低、重量轻和易于发射的优点在航天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国内外卫星研究的焦点。为提高应用效能,小卫星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组星的方式工
空间在轨服务是目前空间技术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空间在轨服务包括空间交会对接、在轨组装、在轨维修等内容。而空间机械臂以其良好的任务适应性,在空间在轨服务领域获得了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