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遗迹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和精神的有形载体,是无法再生的珍贵财富,同时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和经济增长点。正因如此,在对历史遗迹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不仅要发展旅游业,还要做好历史遗迹的保护工作,使历史遗迹旅游资源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但是,目前由于国内缺乏在历史遗迹旅游资源经济价值方面的相关研究,极大地制约了历史遗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因此,如何对历史遗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是一项亟待解决和改善的学术问题。
本文借鉴历史研究成果,对历史遗迹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体系进行改善,对历史遗迹旅游资源的非市场价值评价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并以沈阳东陵公园为例,对游憩属性价值及景区非市场价值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内容有:(一)将选择实验法运用到我国历史文化产品的研究中,通过构建历史遗迹非市场价值评价模型分析每一种游憩属性的隐性价格并揭示其价值的重要程度,同时给出了不同资源组合下的游客消费者剩余。研究结果表明,在模型分析的五种环境属性当中,包括文物保护状况、文化遗产种类、文物数量、解说体系、交通便利性均对游客的历史遗迹旅游需求产生显著的影响。根据各个环境属性价值估计结果,沈阳东陵公园具有较大的价值增值空间。总体来看,如果公园属性状态从当前状态改善到较好状态,平均给每个游客带来的经济价值可从现在的55元增加到407,递增7倍。如果把这一平均每人的经济价值扩大到每年来园旅游人数20万,那么,该公园每年的使用价值可从当前的1,109万元增加到7,763万元。从景区单个属性来看,当前游客对景区文物保护、植被覆盖率和文物数量三个主要属性的意愿支付均为负值,表明游客对当前景区这三个属性的状态是不满意的。比较而言,游客对景区当前的解说体系和交通便利条件是较为满意的。(二)由于历史遗迹等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典型的非市场资源的属性,使其真实的经济价值难以通过市场交易过程得到正确的体现。因此,本文采用了条件评价法(CVM)估计历史遗迹旅游景区的经济价值。研究以沈阳东陵公园为例,使用严谨的CVM问卷设计过程,经过较大样本实地调研获得一手数据,运用Logit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在市内外游客及当地居民三种收益人群中,支付意愿最高的为市外游客,其次是市内游客,支付意愿最低的为当地居民,分别为57元、14元和10元。其次,相对于沈阳市外的辽宁省内游客,当地居民认为保护公园重要性较市外游客较低,这说明被选择的市外游客群体可能对公园遗产保护更加感兴趣。此外,对市外游客来说,收入、受教育水平、有兴趣参观历史文化景区及重游意愿等因素都对增加接受报价的概率产生影响,而影响市内游客的接受报价概率的因素主要为历史遗产保护重要性、满意度及重游意向。(三)将历史遗迹旅游资源非市场价值评价结果与价格弹性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相结合,将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经济价值结果纳入到历史遗迹保护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中。门票价格需求弹性结果表明市外游客和市内游客对门票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当市外游客门票价格增加到90元之前,该价格变化区间的需求弹性属于缺乏弹性,而随着门票价格逐渐增加,价格需求从无弹性变成了有弹性。因此,对于市外游客90元是最优的门票价格。而市内游客价格需求弹性属于富有弹性,因此当前40元的门票价格已经是游客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对沈阳东陵公园三种修缮项目成本效益分析表明,按照本研究提出的园区建设方案1,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沈阳东陵公园将会摆脱政府的财政预算,跨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能够为国家减轻财政负担,而且能够为广大旅游者提供良好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本文借鉴历史研究成果,对历史遗迹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体系进行改善,对历史遗迹旅游资源的非市场价值评价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并以沈阳东陵公园为例,对游憩属性价值及景区非市场价值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内容有:(一)将选择实验法运用到我国历史文化产品的研究中,通过构建历史遗迹非市场价值评价模型分析每一种游憩属性的隐性价格并揭示其价值的重要程度,同时给出了不同资源组合下的游客消费者剩余。研究结果表明,在模型分析的五种环境属性当中,包括文物保护状况、文化遗产种类、文物数量、解说体系、交通便利性均对游客的历史遗迹旅游需求产生显著的影响。根据各个环境属性价值估计结果,沈阳东陵公园具有较大的价值增值空间。总体来看,如果公园属性状态从当前状态改善到较好状态,平均给每个游客带来的经济价值可从现在的55元增加到407,递增7倍。如果把这一平均每人的经济价值扩大到每年来园旅游人数20万,那么,该公园每年的使用价值可从当前的1,109万元增加到7,763万元。从景区单个属性来看,当前游客对景区文物保护、植被覆盖率和文物数量三个主要属性的意愿支付均为负值,表明游客对当前景区这三个属性的状态是不满意的。比较而言,游客对景区当前的解说体系和交通便利条件是较为满意的。(二)由于历史遗迹等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典型的非市场资源的属性,使其真实的经济价值难以通过市场交易过程得到正确的体现。因此,本文采用了条件评价法(CVM)估计历史遗迹旅游景区的经济价值。研究以沈阳东陵公园为例,使用严谨的CVM问卷设计过程,经过较大样本实地调研获得一手数据,运用Logit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在市内外游客及当地居民三种收益人群中,支付意愿最高的为市外游客,其次是市内游客,支付意愿最低的为当地居民,分别为57元、14元和10元。其次,相对于沈阳市外的辽宁省内游客,当地居民认为保护公园重要性较市外游客较低,这说明被选择的市外游客群体可能对公园遗产保护更加感兴趣。此外,对市外游客来说,收入、受教育水平、有兴趣参观历史文化景区及重游意愿等因素都对增加接受报价的概率产生影响,而影响市内游客的接受报价概率的因素主要为历史遗产保护重要性、满意度及重游意向。(三)将历史遗迹旅游资源非市场价值评价结果与价格弹性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相结合,将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经济价值结果纳入到历史遗迹保护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中。门票价格需求弹性结果表明市外游客和市内游客对门票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当市外游客门票价格增加到90元之前,该价格变化区间的需求弹性属于缺乏弹性,而随着门票价格逐渐增加,价格需求从无弹性变成了有弹性。因此,对于市外游客90元是最优的门票价格。而市内游客价格需求弹性属于富有弹性,因此当前40元的门票价格已经是游客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对沈阳东陵公园三种修缮项目成本效益分析表明,按照本研究提出的园区建设方案1,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沈阳东陵公园将会摆脱政府的财政预算,跨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能够为国家减轻财政负担,而且能够为广大旅游者提供良好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