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经济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的同时,审计工作也面临革新,以跟的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国家社会的需要。当前审计模式相对于经济社会的落后,使得审计对一些新涌现的经济风险无法抵御,屡审屡犯、屡犯屡审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此时迫切需要新的审计模式来解决此类问题,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就这样应运而生,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强调的就是免疫,重点是预防,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防止屡审屡犯现象的发生,保证国家经济社会的安全。所以,研究审计“免疫系统”理论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探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在实践中的具体实现途径。本文首先对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做了介绍,再从审计“免疫系统”的发展及演进过程、.“免疫系统”的特征与功能、如何指导审计工作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对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研究现状,从中发现当前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其次,对影响审计“免疫系统”产生和发展的公共受托责任、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了概述。然后,结合审计学及医学两方面,分析“免疫系统”理论的功能、特征及作用机理。最后,也是本文的创新及重点部分,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结合实践探讨审计“免疫系统”的具体实现途径,得出的结论是:一是关口前移,发挥识别和预警风险功能。包括及早发布多项文件和条例,重视审前调查。二是审中继续加大力度严查严处,发挥揭露和清除修复两大功能。要求审计对重点项目全面覆盖,加大力度查处,推行问责制,重视审计整改。三是关口后移,完善审计公告制度,发挥防御及预防功能。四是完善审计联系协调制度。审计系统内、外形成合力,共同防护经济社会系统。五是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建立实时监控体系。六是审计全程以服务为理念,刚性、柔性管理结合,标本兼治。七是加强审计机关自身素质建设。通过四权分离和加大审计队伍建设力度增强审计自身素质。这样保证了一个全面、动态、连续的“免疫系统”,实时的预警风险、揭露及清除危害、修复系统,直至最后形成一道免疫防线,形成对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