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成为全球最大的地下漏斗区,农业用水资源浪费严重。为科学建立可复制、推广和持续耕地保护机制,2016年原农业部等1 0部委联合印发《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提出了针对华北地区季节性休耕试点。目前,河北省季节性休耕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已有文献研究和本文调研研究,发现季节性休耕政策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参与季节性休耕的农户对政策的认知不足,对落实季节性休耕政策持消极被动的态度;季节性休耕补贴标准固定统一、补偿方式单一、不确定性较高;季节性休耕治理措施不到位、监管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和农户相关。农户作为土地的使用者、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季节性休耕需要重点考虑农户的意愿和需求。已有研究表明,从农户角度解读季节性休耕问题也是非常有效的。通过分析地下水漏斗区农户参与季节性休耕行为及其影响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有利于激励农户参与季节性休耕,促进季节性休耕目标的多重实现。本文首先对河北省种植结构和用水结构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河北省用水结构和种植结构处在一个较不协调的状态,为此进行季节性休耕的调研分析。通过宏观的调查发现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的调整是季节性休耕的主要方式。在河北省地下水综合治理的措施中,季节性休耕作为种植结构调整得主要方式。根据农户行为理论分析,农户对某个事物的行动意愿和行为受农户本身对政策的态度、直觉行为以及主观规范的影响。因此,构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的农户季节性休耕行为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经过模型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发现问卷量表设计规范有效。然后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变量间的路径系数,结合模型适配度检验和直接间接效应检验,我们发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分别对农户的季节性休耕意愿和季节性休耕行为选择具有正向影响;此外,农户的季节性休耕意愿在农户对季节性休耕政策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农户季节性休耕行为选择中起到一定作用。通过对模型结果以及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以下结论:第一,河北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上升,农业灌溉用水比例高;第二,河北省种植结构和用水结构协调度处于较不协调的状态;第三,河北省季节性休耕政策实施效果明显;第四,农户参与季节性休耕的意愿强烈;第五,农户参与季节性休耕行为符合“认知-意愿-选择”路径。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快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第二,加强休耕政策宣传,对农户进行技能培训;第三,设置复耕保险措施,建立多元休耕补偿机制;第四,探索横向转移支付,完善休耕资金保障机制;第五,培育休耕相关产业,实现季节性休耕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