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不能仅体现在“教”的条件、能力和水平上,还应体现在“学”的过程与成果上,且“教”的质量只能通过“学”的表现及效果来衡量。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应成为检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以及访谈调查,致力于建构大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模型,在了解大学生学习质量现状及学生对各影响因素感知的基础上,经过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大学生学习质量的要素,进而提出优化学习质量的对策建议。本论文遵循文献整理与访谈调查、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修正假设、再次验证、得出结论、提出建议的逻辑顺序展开研究。首先,在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缘起、研究目的意义以及核心概念的界定。大学生学习质量即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取专业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与结果两方面,满足自我发展与学校教学要求的程度。第二章,文献综述,详细梳理了大学生学习质量内涵,国内外学习质量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文献,以充分借鉴和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与智慧。第三章,研究设计,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研究设想。提出大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模型及学习环境影响因素的初步理论设想。大学生的学习质量体现在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两方面,对其质量的评价也要从这两方面搜集证据。研究假设认为学习投入、学习方式、学习动机是反映学习过程的关键要素,而学生自我报告的学业收获是反映其学习结果的有力证据。提出了大学生学习质量四维评价模型。大学生的学习虽是个人行为,但也绝离不开校园学习环境的影响,院校的设施、教师专业素养、课程资源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质量的三大核心要素。本文欲明晰三大核心要素及其内部因子对学习质量的影响机理。第四章,大学生学习质量“四维评价模型”的探索与构建。通过两次试测结果的分析,进一步对研究维度进行修订,最终确立了大学生学习质量的“四维评价模型”。通过实测问卷的项目分析、因子分析、信度分析、效标效度分析及相关分析验证了大学生学习质量“四维评价模型”科学有效,该调查结果可靠可信。第五章,调查院校大学生学习质量现状及群体差异分析。调查表明H省省属重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学习质量不甚理想,尤其是学习投入水平不高,学习方式不够科学,学习动机不强,学业收获水平也低于全国常模。可见,完善省属院校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其学习质量已势在必行。在大学生群体差异分析中发现,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不同考研打算以及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在学习质量上存在普遍的显著性差异。第六章,大学生学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该部分首先验证了各影响因素分量表的理论设想及科学性;其次,在学生对三大影响因素的感知报告中表明学生对院校因素的满意度最低,其次是教师因素和课程因素,其中师生互动因子的得分最低,可见该群体师生学业交往的欠缺;最后通过影响因素各因子对大学生学习过程、学业收获以及学习质量的回归分析,发现进入回归方程并具有较高预测力的要素比较一致,主要包括师生互动水平、挑战性课程目标的设置、多元的课程评价方式以及院校学业制度支持。可见在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上,这些要素的改进尤为重要。第七章,大学生学习质量改进的建议。根据差异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的研究结果,欲改进学生的学习质量,需要在学生主体及各影响因素几个层面展开。在学生个体层面,院校要帮助学生树立建构主义学习观、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掌握深层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管理的能力。在院校层面,树立以“学习质量”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观,将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点指向人才培养的效果;建立质量监测中心,追踪学生学习质量变化的趋势与规律,为改进质量提供现实依据;在院校的资源投入上,由数量投入转向质量投入,提高资源投入的实效;构建学习支持型校园环境,加强大学生的学习指导与服务。在教师层面,要创新师生互动的方式,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与实效;要完善课堂教学,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丰富与加深学生的课堂体验;要掌握大学生学习质量的群体差异,以便因势利导。在课程资源方面,强化高阶课程目标,体现梯度层次设计,提高学业挑战度;改革多元的课程评价模式,助推学生学习过程的完善与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