铵影响石油类污染物降解机制的环境分子诊断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wtr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铵通常被认为是石油污染降解微生物的最佳氮源,但前期研究及少量文献发现,某些条件下铵作为氮源添加会阻碍某些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铵和石油烃均属于还原性物质,铵的存在对石油烃降解过程电子受体利用是否会产生影响还未有明确结论,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的铵对石油类物质降解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论文通过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的不同介质中不同石油类污染物的微宇宙实验,识别了铵影响石油类污染物微生物降解的氧化还原规律,耦合运用同位素、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基因定量、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等环境分子诊断技术,揭示了铵氮影响石油类污染物降解机制,并在某典型石油污染场地对该机制得到了验证。结果显示,在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中铵对石油烃降解的影响不同。好氧环境中,铵首先刺激Alkanindiges等以铵为氮源烃降解微生物的快速生长,待铵消耗后逐渐产生以硝酸盐为氮源的微生物;同位素诊断显示,前期主要为铵的同化作用,中期主要发生铵的氧化作用,当铵转化为硝酸盐后,存在硝酸盐的异化还原和反硝化作用,这些作用也可促进烃的降解,铵整体表现为促进作用。厌氧反硝化降解条件下,分子微生物诊断显示种群和功能结构随时间发生明显变化;同位素及功能基因指标显示有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作用发生,但不能促进石油烃的反硝化降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好氧-厌氧接续环境的地下水模拟条件中,初始的好氧条件下,铵能明显促进Cupriavidus、Acidovorax等好氧烃降解微生物的生长,过度至厌氧环境后,铵抑制了Pseudomonas等反硝化作用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抑制了石油烃的降解。典型场地的铵影响石油类污染物降解机制与上述结论基本一致,总体表现为对以硝酸盐还原和硫酸盐还原作用为主的石油烃降解无显著促进作用。以硝酸盐还原和硫酸盐还原作用为主的地下水环境,铵或可促进或抑制个别微生物的生长,但这些微生物并非场地含水层的优势微生物,不能显著影响种群结构;反硝化作用的第一步关键基因、硫酸盐还原作用各基因均未受铵的显著影响,且铵的直接作用(铵同化和铵氧化)基因不影响反硝化和硫酸盐还原过程中的降解作用。通过本次铵影响石油类污染物降解机制的研究,明确了在复杂多变的污染场地条件,铵并非所有条件下石油类污染降解的最佳氮源。实际场地修复时需以环境分子诊断技术识别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的降解氮源,以期为石油污染场地的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湘西北地区发育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两套富有机质黑色页岩。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和已知地质特征推断反射层位的方法,对两套含烃黑色页岩层的地震地质特征、
钕铁硼磁性材料是迄今为止磁力最强的永磁材料,有着高磁能积、高剩磁密度、高矫顽力等优质特性,以优越的磁性能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机械、医疗、IT等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制造产业市场的扩充,钕铁硼磁性材料在更多的领域有了新的发展空间,需求量大幅提升。目前加工钕铁硼磁性材料更多的仍是传统切削、钻削、磨削及电火花线切割等手段,效率低下,激光切割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工方式,以其独特的非接触性和高效率等优
<正>本刊讯据浙江在线报道,2015年12月6日,"中国宣纸博物馆开馆典礼暨中国国家画院国画展"在安徽泾县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等嘉宾出席了开馆仪式。中国
目的了解舟山地区护士对静脉留置导管周围血栓的认知情况及护理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舟山地区开展中心静脉置管术的3所医院10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静脉留置导
在开发海洋资源时,由于海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需要开发海水耐腐蚀材料。氧化钛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腐蚀材料,在其与铝合金材料接触时,薄膜本身的疏水性可以降低海水与铝合金
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标,关注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以及学生生命发展的生本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也是和小学低段非常适合的阅读方式。教师在进行小学低段的生本阅读学习中,应该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科学文化在中国发展的新时代,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其恰当的科学文化传播策略,包括保持功利主义与尽性主义的协调、革新科学文化话语体系、把青年作为
随着全球矿业资源的开发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铁尾矿砂的资源化再生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水泥作为一种常见的固化剂,可以使铁尾矿的强度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大提升。然而现有研究表
近年来,“互联网+”快速发展,生态化已成为企业的发展趋势。已有研究关注到生态化发展对企业的重要性,且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逐步转变为生态圈之间的竞争,但有关平台生态圈
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分为传统的“货币观”和非传统的“信用观”,前者以利率传导机制为基础,后者以信用可得性为基础,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为货币政策传导“信用观”提供了更为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