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柏拉图提出诗与哲学存在“永恒的争执”之后,对诗的认识就离不开对其与哲学之关系的认识。亚里士多德身为哲人,写出了一部以诗为主题的《诗学》,其中是如何认识诗与哲学之争的,值得研究者细细辨析。 哲学与诗的纷争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之中表现为对城邦生活最高权威的争夺。这是因为哲人首先必须生活在城邦之中,而诗表现为城邦教育的首要手段,亦即城邦意见(δοχα)的代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将诗解释为摹仿,阐发摹仿的双重性,揭示诗作为人的心智产物,必定包含着理性与欲望两种冲动。于是,诗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调和摹仿手段中的理性与欲望成分。在亚里士多德笔下,喜剧以理性来限制无约束的欲望,而悲剧用理性来引领性情(¨H(ζ)ο(s))之中的怜悯和恐惧。 同时,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和喜剧的最高杰作,亦即索福克勒斯的《僭主俄狄浦斯》和阿里斯托芬的《云》,都摹仿了哲人,也揭示了哲人秉持绝对理性进入政治生活的危险。亚里士多德通过阐释摹仿和悲、喜剧的性质,成功地在诗面前为哲学进行了辩护。亚里士多德的写作方式是一种审慎的写作方式,也是哲学直面了诗的控诉,自我认识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