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象思维”的审美属性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象”就是人凭感官可以直接捕捉到的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象或现象。“象思维”是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基本内涵和特征的概括。中国传统“象思维”方式的形成是由中国特定的文化生态及生产方式决定的。这种“以象表意”的思维方式强调思维中的表象作用,表现为在认识过程以表象代替概念进行类比推理,不以概念割弃事物的整体,而是对物象做整体直观,发现相似性和相关性。中国式的象征思维或者“象思维”是从夹杂着巫术操作的劳动和祭祀活动中开始滥觞的。这一特点在《周易》中获得了概括和总结。通过对《周易》“观物取象”而进行的巫术占筮活动的分析必然能体悟中华古人“象思维”方式所蕴含的对自然万物的审美态度。不仅如此,《周易》巫术所具有的意象还开启了中华古代重意象的美学观念和重表现的艺术传统。由于中国的汉字在符号化的过程中保留了象形性的根基,从而使中国先民的思维从文字符号的形成期就具有了概念的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交融进行的特点,进而使中国人史前时代的“象思维”特点首先在汉字中得以保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正是作为思维载体或媒介的文字的分野,形成了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传统“象思维”方式与形象思维有很多相似之处,其所具有的种种特点,如对物象保留的直观性、整体性、辨证性、全息性等显示出人类思维在理性思维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它凭借表象、想象、构象来反映事物的运动规律,同样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这种思维注重事物诸象之间的关系,具有天然的审美属性。它不是指向对诸物之“象”的科学分类和客观、冷静的认识,而是用一种巫术式的移情将自然人化,使万物皆着我色,因而具有一种“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特性,体现的是人与周围世界的一种审美关系。其所遵循的“天人合一”的观念构成了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哲学基础。本文试从纵向的、历史的角度对中国传统“象思维”方式及审美心理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力求为民族审美心理在当代语境中寻求合理的自我更新进行一些探索。
其他文献
尤尔根·哈贝马斯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理论家,被誉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袖”。科学技术观是哈贝马斯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技
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虽然社会公德处于社会道德的最低层次,却是道德形成的基础和发展的基石。 本文将社会公德立意于当代和谐社会的时代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是其本质特征。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柱,技术创新在知识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由创新主体有目的、有意识引发和实践的一种实现技术与社会的创造性结合的活动。现代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文化环境,从技术创新设想的产生与形成、技术创新设想的评价与选择到技术创新的研发与应用,无不受到文化的浸润。技术创新的文化建构成为人们关注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