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0月24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及贷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的浮动限制。此举并不意味着央行放弃对利率进行管理,而是利率调控会更加倚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标志着我国自1996年开始对利率市场所进行的改革,在经历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及债券利率的市场化、贷款利率及贴现利率的市场化之后进入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新阶段。作为利率市场、资金市场中的重要主体,我国商业银行从19世纪末自上海设立伊始,历经百余年发展,基本处于分业经营的业务模式、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期”、利率体系改革步入新阶段,商业银行如何面对利差日渐收窄的压力、如何突破盈利增长缓慢的瓶颈,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故此时,从商业银行视角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内容上,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利率体系改革的必然性;随后剖析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结合我国历次利率政策变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明确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在此基础上,引入徽商银行作为个案研究,通过对该个体的基本情况介绍、经营现状分析,指出当前盈利模式中存在着倚重传统存贷款业务、利息收入占比过高,收入来源单一、中间业务发展缓慢,依赖对公业务、客户结构不合理等主要问题;在当前省内经济增速换挡、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产业发展战略调整的大背景下,应从创新发展、转变客户结构出发,推进综合化经营、加快渠道和队伍建设以加大市场拓展、积极优化投资组合、并正确面对贷款增速,在转型的同时重视传统利息收入。最后,在盈利模式优化的实施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坚持制度领导、完善激励机制、提升资产质量、以及科技支撑以加快服务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