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选择系列硅多胺和含氮磷杂原子的配体,合成了相应的过渡金属铜、银、金和钌化合物,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谱学和单晶结构的表征。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系列硅多胺化合物和相应的铜簇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硅二胺Me2Si(NHR)2与芳香铜化合物(MesCu)4(Mes=2,4,6-Me3C6H2)在110℃甲苯溶剂中无搅拌反应,生成八核铜簇化合物{Me2Si[N(R)Cu]2}4(R=C6H5,(1); m-MeC6H4,(2); p-MeC6H4,(3));在相同条件下,Me2Si(NH-o-MeC6H4)2与(MesCu)4反应生成纳米铜单质;而Me2Si(NHtBu)2与(MesCu)4反应导致后者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无限链状结构化合物(MesCu)n(4);然而,Me2Si(NHtBu)2与另一种铜前驱体(C6F5Cu)2·dioxane反应生成部分脱胺氢质子四核铜簇化合物{Me2Si[NH(tBu)Cu][N(tBu)CuC6F5]}2(5)。硅三胺MeSi(NHC6H5)3与(MesCu)4反应生成十六核铜簇化合物{MeSi[N(C6H5)Cu]3(MesCu)}4(6);另一种芳香基取代的硅三胺MeSi(NH-p-MeC6H4)3与(MesCu)4反应则生成十二核铜簇合物{MeSi[N(p-MeC6H4)Cu]3·MeSi[NH(p-MeC6H4)][N(p-MeC6H4)Cu]2}2(MesCu)2(7);其它类型的硅三胺MeSi(NHR)3(R=tBu,o-MeC6H4,m-MeC6H4)与(MesCu)4反应生成纳米铜单质。延长反应时间,化合物1-7均会进一步转化生成纳米铜。这七种化合物都通过核磁共振和红外谱学、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生成的纳米铜经过X-射线粉末衍射确认。 2、氮氮磷配体铜、银、金均核和异核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氮氮磷配体LH(L=o-N=CH(C4H3N)-PPh2C6H4)与0.125当量的(MesAg)4在甲苯溶剂中低温(-20℃)至室温下反应生成单核化合物LAg(LH)(8);与0.25当量的(MesAg)4在同样的溶剂中60℃下反应则生成双核化合物L2Ag2(9)。以化合物8为前驱体,其与0.25当量的(MesCu)4反应得到了异双核化合物L2AgCu(10);与等当量的AuC6F5(SC4H8)反应则会生成同构的双核银和双核金化合物共晶的L2AgAu(11),且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然而,直接尝试LH与AuC6F5(SC4H8)的反应,在甲苯溶剂中无论在室温或加热回流下或固相无溶剂反应,均生成单核化合物(LH)AuC6F5(12),但不能生成预期的化合物L2Au2。化合物8-12通过核磁共振和红外谱学、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其中化合物9和10各自给出一套核磁共振谱峰,而化合物11给出两套核磁共振谱峰,这些谱学数据有力地证明了化合物8和AuC6F5(SC4H8)反应生成9和L2Au2的共晶物,但是LH与AuC6F5(SC4H8)反应仅能得到化合物12。 3、氮磷配体钌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氮磷杂原子配体L1H2(2-PPh2C6H4NH2)、L2H(2,6-iPr2C6H3N=C(Ph)NH(2-PPh2C6H4》)和L3H(C6H5C=N(2-PPh2C6H4》)与钌前驱体RuHCl(CO)(PPh3)3在甲苯溶剂中加热至110℃下反应,分别生成化合物(L1H2)(L1H)Ru(CO)Cl(13)、L2Ru(PPh3)(CO)Cl(14)和L3Ru(PPh3)(CO)Cl(15)。化合物13-15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认。 4、氮杂环卡宾稳定的锗炔化合物的合成及反应性探索 氮杂环卡宾(NHC,:C[(NiPr)C(Me)]2)与GeCl2·dioxane发生取代反应,生成(NHC)GeCl2;其与LiC≡CPh发生基团交换,生成产物(NHC)Ge(C=CPh)2(16)。化合物16通过核磁共振和红外谱学、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认。我们对其与五氟苯基铜的Donor-Acceptor反应以及与叠氮化合物的可能的点击反应进行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