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政策实施中的利益主体博弈分析与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02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经历了艰难、漫长的历程,公务用车的制度化建设更是一波三折,其震荡几乎涉及各个层级的政府或公务机构,因此也成为社会各界多年来密切关注的热点话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曾三次推行党政机关公车改革,但一直是举步维艰,改革范围仅局限于部分省(区)的部分地市个别部门的试点,每次改革方案所引起的诸多争议也备受瞩目。  2014年7月16日,中央正式发布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和指导意见,酝酿多年的公车改革终于拉开帷幕。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也是第一个“试水”公车改革的省份,历经20多年的改革起伏—从基层自发性车改到货币化车改再到多元化车改三个阶段,一些好的改革模式也被许多地方政府采纳。在本轮车改中,广东省又是全国最先发布公车改革方案和实施意见的省份。可见,广东省是全国公车改革发展最为持续和充分的地区之一。本文以广东省1993至2015年间实施以货币化模式为主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经验过程作为样本,通过这一改革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探讨推动或制约车改的各种因素,为本轮全国上下更好地全面开展公车改革提供借鉴。  本文尝试从新的研究视角,剖析公车改革的复杂性及其低效的困境根源;通过运用利益、利益相关者和博弈等理论,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中利益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厘清公务用车制度的发展脉络,透过对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互动,探索围绕公车制度问题产生的复杂利益关系,构建了“确定利益相关者—明确利益相关者目标—剖析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情况—寻求利益协调的途径”的公车改革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通过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公车使用者、公车司机、一般公务员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冲突,解析了广东省公车改革中包含的讨价还价博弈、监督博弈、有限次博弈和羊群效应博弈等,从而得出利益失衡是公车改革一直举步维艰的症结所在,只有以利益为基础的制度建设才是最有效的。本文建议通过运用经济杠杆、行政管理杠杆、政府监管和舆论监督等手段来协调公车改革中的种种利益矛盾,进而为稳健科学地推动本轮公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遥感技术一直被应用于作物病害的检测和地图绘制工作。在作物生长季节获得的机载和卫星图像不仅可以用于某些病害的早期发现和季节内管理,还可用于未来季节中复发性病害的管控。尽管传统的地毯式杀虫剂施用更适于对付能够迅速在田间传播的病害,然而,在作物病害稳定的情况下,精准农业中的变量控制技术(VRT)亦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受感染地区的作物有效施用杀菌剂。本文简述了已用于作物病害检测和管理的遥感技术和精准
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开展,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理论研究也在公务员制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在研究中,公务员考核制度的研究一直作为公务员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