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饮用水水源水质的持续恶化和饮用水标准的日益严格,传统的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已经难以满足要求。与传统工艺相比,超滤技术具有出水浊度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水质安全保障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针对滦河水水质状况,以确定超滤膜工艺稳定运行工况为目标,进行了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工艺处理滦河原水的中试研究,为已有传统工艺水厂升级改造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果安全可靠,所有水质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膜出水水质偏碱性,膜出水的浊度≤0.10 NTU的保证率在96.5%以上;膜系统对沉淀池出水的CODMn与UV254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膜出水CODMn≤2.0 mg/L的保证率在97.0%以上,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约为9.0%;膜工艺能保证出水水质的微生物安全性,膜出水中一直没有检出大肠菌群;膜工艺对TOC、氨氮、铁、铝以及三卤甲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进水预氯化工况的出水水质略优于不预氯化工况下的出水水质。超滤膜对水中消毒副产物前体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去除效果不稳定,对三卤甲烷前体物的平均去除率为11.2%,对卤乙酸前体物的平均去除率为5.34%。考察不同气水比、不同助凝剂、不同通量以及排泥方式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助凝剂水玻璃对膜污染较小,并确定了较佳的气水比为10:1。在低温低浊期通量为25 L/(m2·h)的工况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工况。每天排泥的工况要优于三天排泥的工况。在每天排泥的工况下,预氯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膜污染。化学清洗对膜比通量有一定的恢复作用,在冬季,用30℃左右的水配制碱液和酸液对膜进行化学清洗的方式清洗效果最好,能恢复为初始膜比通量的92.7%。而用次氯酸钠浸泡能对膜性能有一定的恢复效果,可恢复到初始膜比通量的58.9%。碱洗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酸洗,酸洗对无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碱洗。对工艺成本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简要分析。除去可避免的因素外,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所有工况的产水率都大于98.0%。当在排泥条件一定的条件下,产水率随着膜通量的增加而增大,实际产水率和理论产水率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