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视域下选秀节目的身份建构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艺选秀节目话语属于口语语篇,对话性突出,目前国内外已出现了大量的关于该类节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新闻传播学和文学批评等领域。目前,对于选秀节目话语的评价性研究,特别是结合评价理论的身份建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为框架,以选秀节目《中国好歌曲》中的导师话语为语料,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不同评价资源的分布,解读其与身份建构的关系。研究发现:(1)蔡健雅评价中情感资源比重最大,其借助安全资源传达信任、英语式和独特的女性化评价表示满意,同时使用价值和细节表明对原创音乐的喜爱,构建了感性的、具有国际背景和音乐喜好丰富的新一代外籍女唱作人身份。(2)刘欢运用了较多的情感资源,其中快乐资源用以表达其关于音乐的解读较具特色。同时,行为规范、能力和质量资源用以传达了其对不同风格音乐的喜爱,这些资源建构了一个经验丰富、富有天分、知识渊博和具备多种音乐品味的唱作人。(3)杨坤的评价中负面评价突出,同时其运用平衡资源来联盟相同风格学员,使用较具特色的影响和质量资源作为评判标准,构建了一个敏感、细腻、严谨且坦诚并具有坎坷经历的唱作人。(4)周华健借助大量倾向资源表示其对中意选手的真诚与渴望,使用风趣、甚至降低身份的话语表达其对学员的音乐质量、影响和价值方面的成就的认可,构建了一个幽默乐观、心态年轻、具有台湾背景的唱作人。本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借助评价理论解读中国选秀节目中的身份建构,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评价资源在汉语口语语篇中的应用。此外,从时效性来看,电视选秀节目是目前全球很受追捧的媒体节目,其孕育了一种新型的话语形式,对这一话语类型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解读话语成功交际的原因,为其它汉语选秀节目的运作和开展提供重要指导和有益借鉴。因此,不论是从评价理论的应用还是话语发展的角度,本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为了深入分析天然海泡石纤维在部分替代再造烟叶烟梗纤维和外加本色剑麻纤维上的可行性,研究了本色剑麻纤维以及烟梗纤维的添加比例对再造烟叶感官特性的影响,并采用热重分析
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是20世纪前苏联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为弦乐协奏曲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而为中提琴写作的协奏曲仅此一首。这首作品创作于1985年,是20世纪涌现出
该文对焊接由Q235、Q345、Q390和Q420组成的钢结构之新、旧国家标准中常用焊条进行了比较,列出了其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并简略介绍了新国家标准中焊条被修改的内容,指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