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横断面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我院2007-2015年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表现、生物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及生存情况进行观察,通过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及分析,计算入组患儿的放弃率、转院率、缓解率及无事件生存率,为了了解我地区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情况,以及提高我院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治水平,为更熟悉的掌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正确的评估患儿的危险度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2007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我院儿科的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148例,计算放弃率、转院率、缓解率及无事件生存率。选择自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的患儿计算三年无事件生存率,随访时间截止2018年5月31日。1.纳入标准:(1)年龄≤14岁。(2)符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依据《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稿)---2006年》和2010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0年版)》。排除标准:(1)计算放弃率、转院率的排除标准:未经我院首诊、初治的ALL患儿。(2)计算三年生存率排除标准:未规律完成化疗的及失访患儿。2.设计病例摘录表,通过对入组ALL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放弃例数、向上级医院转院例数,免疫学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泼尼松诱导试验、D15、D33骨髓形态学检查、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等指标进行分析、总结。3.设计随访表,总结入组患儿的病例,通过病史摘录表及信息随访表收集整理ALL患儿的临床基本资料:性别(男、女),年龄(0-5岁,-10岁,-14岁),免疫学分型(B系,T系),融合基因,染色体,CNSL或睾丸白血病(是,否),发病季节、泼尼松诱导试验、诱导缓解治疗D15骨髓检查(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5%,≥5%)、D33骨髓检查(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5%,≥5%),治疗过程中是否感染、依从性、放弃例数及转院数进行统计,计算放弃率、转院率、缓解率、复发率、死亡率和无事件生存时间。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统计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三年无事件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的关联性分析采用Pearson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07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我院儿科的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148例,其中男87例,女61例,年龄为3个月到14岁,明确诊断即放弃治疗36例,明确诊断后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24例。年就诊例数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增长率17.3%,放弃率呈下降趋势。全年均可发病,11-1月发病率明显升高。治疗大于1个疗程并能够完成随访88例,均无CNSL或睾丸白血病,19例患儿初诊时外周血无幼稚细胞。入组的88例患儿中B-ALL患儿76例,T-ALL患儿12例,其中有62例进行核型分析,核型异常患儿20例(32.3%),20例异常核型中,染色体数目异常有10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0例。首次诱导后的总缓解率95.5%,低危组100%(49/49例),中危组91.3%(21/23例),高危组81.3%(13/16例)。复发19例,复发率21.6%,死亡6例,死亡率6.8%。合并感染58例,感染率65.9%。自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的初诊患儿,规律完成化疗的62例患儿,三年无事件生存率为(79.0±0.05)%。62例ALL患儿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其中低危组患儿31例,中危组患儿18例,高危组患儿13例。三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低危组:(90.0±0.05)%;中危组:(77.8±0.10)%;高危组:(57.1±0.13)%。结论:1.本地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放弃率呈下降趋势。2.62例患儿三年无事件生存率较国内外低,高危组三年无事件生存率更低于国内外。3.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危险度分型直接影响缓解率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