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共的富农政策(1945~1952)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p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富农问题的认识是比较含混的。在实践中,对待富农的政策“左”或“右”的倾向时有发生。因此,中国共产党初期的富农政策是一种不成熟,并易于变化的政策。这种质的缺陷较严重地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直到1935年1月,中共的富农政策才步入了健康的轨道。从此以后,肉体上保留富农,经济上削弱富农成了一种长期的政策。这带来了中共农村统一战线的日益巩固与发展。第三次战争时期,国内斗争形式日益复杂,并逐步尖锐化,一些“左”的倾向在根据地内重新出现。这些问题促使中共不得不重新考量富农政策。初期,在反奸清算的前提下,广大老解放区延续了抗战时期的地主富农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随着国共谈判的破裂,中国共产党改变了过去的政策,而采取了限制打击富农的策略,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为发动群众支援前线,夺取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获得了政治上的优势。而后期,解放区规模迅速扩大,但亲临一线指导土改工作的干部却日益匮乏。从政治上着想,为减轻农村社会震动,中国共产党果断采取了先动地主暂中立富农而分阶段进行的土地政策。这在客观上有利于集中全党人力资源进行解放战争。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原则上采取了消灭地主而中立富农的土地政策,但同时认为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动富农。这为巩固统一战线,减少社会财富的分散,以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推行富农政策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出现了一般群众平均主义思想严重的现象,地主、富农对土地政策的破坏活动及其他一些“左”的偏差。本文共分七部分。包括前言、论文主体、结语。论文主体又包含五部分。中共富农政策的由来;中共富农政策的其演变;中共富农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中共富农政策的历史作用;中共富农政策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勾勒出建国前后土地改革后农村各阶层拥有土地的大体状况,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土地理论与政策作好铺垫。
其他文献
那是一个盛夏时节,我应邀去上海参加一个论坛,会后专程去了一趟昆山,并非是去欣赏那粉墙黑瓦、小桥流水的江南景致,而是去一个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镇——千灯,朝拜我心中
期刊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五十年前,被晏阳初视为“愚、弱、病、私”的几亿农民竟奇迹般地在仅两个月的时间里被全部组织在人民公社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这种保持了千百年
“两广事变”是1936年6月粤桂两省当局以“逼蒋抗日”为旗号发动的一次军事行动,当时各大报刊媒体对此都十分关注。官方报刊、民间报刊以及其他报刊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报道,及时
<正>我曾经饲养了一批爱拔益加肉种鸡,共7000只雏鸡。肉种鸡养殖场在育雏期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到种鸡育雏期间的健康状况和存活率,有些问题甚至还影响到今
最近日本学者代斋藤等人用气相色谱测定了60种烟草中各个部位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各类烟草都含有生物碱,烟草中生物碱的总量及个别生物碱的含量都随烟草的种类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