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件产品线的ERP产业链组织模式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x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需要高效IT产业的支持。综观我国信息化进程,推进速度很快,但成功率很低。ERP作为管理软件的代名词,已经发展成为一套能够覆盖供应链上各合作企业和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由众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软件系统,单个软件厂商已经不可能单独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任务。如何通过整合产业链上各方资源,提高ERP系统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ERP项目的成功率,已成为我国ERP产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正是针对这些问题的初步探索和研究,以期为我国管理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第一,本文梳理了ERP和产业链的一般概念,以此为基础,归纳了ERP产业链的一般概念;借助于行业资料和对研究文献的综述,回顾了ERP产业链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出ERP产业组织模式从作坊式到工厂式,再到供应链式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二,梳理了软件工程的发展轨迹和软件产品线的一般理论,进而分析了软件产品线中领域工程与应用工程的划分、核心资产的重用、组装式应用开发、系统平台对ERP产业链组织的影响,得出了软件产品线为ERP产业链最终形成提供了分工保证的结论。第三,基于软件产品线,本文总结了两种ERP产业链组织模式:即以软件开发为重心,以大型软件供应商为核心的,由上游组件供应商和下游系统集成商为支撑的,为用户提供定制化ERP系统的制造业组织模式;和以软件交付为重点,以服务提供商为核心的,集合众多供应商的软件,为用户提供一对多的、自选一站式软件应用服务的零售业组织模式。并进一步讨论了两种模式的优劣势和目标客户。第四,为了更充分地论证,本文在广泛、深入梳理行业资料的基础上,选择SAP和阿里软件两家软件供应商为ERP产业链组织模式的典型案例,详细研究了这两家软件供应商的软件产品线和供应链战略及组成,以它们的成功经验验证了两种组织模式现实的可行性。最后,本文从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和行业标准建设的外部环境建设,和有关利益共享、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内部机制完善两个方面对如何加快我国ERP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保障措施,为我国ERP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其他文献
由于服务更多地表现出体验性或信任性特征,品牌特别是强势品牌对服务组织来说非常重要,它成为服务组织给消费者的一种承诺,能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风险并增强其购买信心。由于我国关
传统经济理论主要是从区域经济和城市管理的角度对商业街进行研究,由于缺乏竞争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我国城市商业街产生了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战略定位空
2019年6月8日至9日,由四川大学、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2019年第二届全国画学文献学术研讨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举行.研讨会由四川大学教授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