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活动为主体的景观类型变化过程,其作用过程存在人工景观与自然资源的空间争夺情况,从而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的发挥产生破坏,最终将引发各式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城市化地区的生态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生态环境与人类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为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必须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优化景观生态格局,平衡城市扩张与生态保护的发展需求,以此推进城市化科学发展。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更加突出了生态环境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重要意义。成都市作为国家级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2017年城市化率超70%,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全国排名靠前,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因此,本文以成都市主要城市扩展区为研究区,以2003年、2010年和2017年三期遥感高分辨率影像为数据源,首先采用景观结构指标对成都市主要城市扩展区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利用景观压迫指数方法对生态累积效应评价方法进行改进,最后构建生态累积效应模型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研究,并通过研究结果探究如何改善研究区城市发展的弊端,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景观格局变化上,2003-2017年研究区景观结构强烈变化,城市与耕地景观结构演变占主导。城市景观面积增加、破碎度提高,城市景观周围存在越来越大的边缘效应,生态流动性明显加大。耕地景观趋于破碎化,斑块面积不断减少,其物质能量贡献率和生态流动性下降。东北城市扩展区的城市景观逐渐占主导,耕地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林草地景观趋于破碎;西北城市扩展区城市和村庄景观斑块大量扩张,迫使耕地结构占比衰减,林草地结构稳定性较好;西部城市扩展区城市和耕地的景观结构一增一减,村庄景观格局破碎度增加;西南城市扩展区耕地景观结构比重降低,村庄景观斑块数量结构有待完善;东南城市扩展区的城市景观占比不断扩增,布局较为合理,林草地景观结构集聚性增强,耕地布局逐渐碎片化。(2)在生态累积效应组成特征上,2003-2017年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偏离累积指数为0.0623,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出现偏离,耕地生态服务偏离累积最为严重,各城市扩展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偏离累积关系按大小表现为西南城市扩展区、东南城市扩展区、东北城市扩展区、西部城市扩展区和西北城市扩展区;研究区景观压迫累积指数为0.0388,林草地景观压迫现象最为明显,西南城市扩展区、东北城市扩展区为景观压迫高风险区,东南城市扩展区、西北城市扩展区为景观压迫中风险区,西部城市扩展区为景观压迫低风险区;研究区植被覆盖演化累积指数为0.1188,区域植被覆盖状况恶化,并以耕地景观植被覆盖演化累积影响为主,西部城市扩展区是植被覆盖演化重度累积区,西北城市扩展区和西南城市扩展区是植被覆盖演化中度累积区,东北城市扩展区和东南城市扩展区是植被覆盖演化轻度累积区。(3)在生态累积效应影响上,成都市主要城市扩展区的生态累积效应指数为0.2198,研究区生态环境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耕地生态累积负效应显著并呈扩大趋势。基于各城市扩展区生态累积效应影响性质和人工景观扩张模式的区别,西南城市扩展区、东北城市扩展区与东南城市扩展区为回填式城市扩展区,此区域的生态环境出现明显恶化现象,日后应依托交通条件改善、城市土地利用内部优化调整和集约利用,促进城市建设用地集中连片发展,以最大程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小程度损害自然生境。西部城市扩展区和西北城市扩展区属于蔓延式城市扩展区,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持较好,未出现明显的破坏现象。今后应以更高标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适当调整城市用地、道路用地布局结构,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避免城市“摊大饼”式发展,并在村庄用地、耕地和水域的布局设计上重点优化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