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网络经济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的信息矩阵式传播方式被网络式、分布式的传播方式所取代,伴随着这一变化,银行业也走上了制度变迁的道路。新型的银行形态——网络银行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网络银行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模式,而且改变了银行业的形态。使银行服务从实体化转向虚拟化,为客户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新型金融服务,极大地拓宽了银行服务领域,提高了银行服务质量,与此新技术所带来收益相伴随的是网络银行所带来的新风险。网络银行基于其全球化信息网络、全天候运作、产销直接联系和网上的虚拟金融活动等特点,其风险除了传统银行所具有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以外,更多的是具有其自身特点的风险,表现为:系统安全风险、市场信号风险、法律风险等。这些风险威胁着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同时对一国的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和消费者利益构成很大威胁。因此,对网络银行的风险及其控制进行前瞻性的理论研究与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以现有的银行风险控制理论为基础,结合网络银行的实际情况,运用模型、推理和归纳等多种研究方法,借鉴、汲取国内外关于网络银行风险控制的理论和成功经验,从金融监管部门和网络银行两个层面对网络银行的风险控制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了网络银行风险控制的内容、原则及具体的控制措施。 本文遵循以下的思路和线索展开分析:第一部分:网络银行的含义。从介绍网络银行的概念出发,介绍了目前网络银行的两种发展模式:纯网络银行和分支型网络银行,国内外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现状;简单介绍了网络银行的技术构成、组织构成和业务构成及网络银行的特点;最后从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网络银行出现的原因。第二部分:网络银行的风险。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具体介绍了目前三种最流行的关于风险的定义:损害可能说与损害不确定说、预期与实际结果变动说和风险主观说与风险客观说。其次,从金融监管部门和网络银行两个层次对网络银行的风险进行分类;然后,从网络原因、道德原因、网络技术原因和制度<WP=58>创新原因等角度对网络银行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运用数学模型对网络银行的风险进行分析,导出网络银行风险的量化公式。第三部分:网络银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在经济文献中,大致有三种重要的管制理论:社会利益论、追逐论和管制新论。由于网络银行业也是社会百业中的一业,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业,因此,管制理论也同样适用于网络银行业,管制理论为网络银行业风险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社会利益论,管制被用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目的是减少或者消除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等对市场机制的影响。那么,论银行监管的必要性首先就应当论证银行业是否存在着导致市场失灵的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形成了一场信息革命,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在大幅提高,互联网的开放性使信息成为一种带有正外部性的公共产品,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这一网络为满足其特有的信息需求服务,这使金融交易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网络银行并没有彻底改变银行业面对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因此,就需要对其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风险进行控制。第四部分:网络银行风险控制。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面临着更大的风险,特别是技术风险更是影响网络银行兴衰的基础,因此,加强对网络银行风险的防范就更加重要,是网络银行顺利发展的保证。对于网络银行的风险进行防范,需要金融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双方共同采取措施、密切配合,网络银行的风险防范是个系统工程,不是单靠一个方面就能够解决的。要化解网络银行的风险,首先,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网络银行风险的外部监督管理,其次,商业银行自身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和内部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