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中期母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enje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是妊娠期常见的特发性的多脏器损伤性疾病,不同于一般妊娠期并发症,主要在孕期发病较多且后果较重,围产期母婴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危害,使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升高。大量的研究表明,引起HDCP发病的关键原因是胎盘浅着床机制、血管内皮损伤机制。为了能够减少妊娠期特有疾病的发生,并且使孕产妇发病率及病死率下降,以及围生儿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对该疾病在早期进行预测、早期进行干预、及时采取临床治疗是重要的研究方向。现今许多学者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预测的指标研究颇多,主要涵盖临床高危风险因素、生物化学指标、生物物理评估等多个领域,获得了大量新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许多专家认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病情的发展与孕妇外周血中的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LGF)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是因为该病的病因主要来源于胎盘,而胎盘生长因子在胎盘的发育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而有研究揭示胎盘浅着床和血管内皮损伤是由于PLGF及其受体功能异常导致的。为了能够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孕母及胎儿所造成的威胁,在发病前早期预测、早期干预以及早期治疗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检测研究对象在妊娠16-20周正常妊娠孕妇及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血清中PLGF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研究胎盘生长因子与子痫前期的发生以及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01日-2015年10月01日期间于我院妇产科住院的子痫前期患者60例,将其定为子痫前期组,将其按病情的轻重程度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32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28例);将其按发病的先后时间分为:早发型子痫前期组(29例)和晚发型子痫前期组(31例)。年龄25-42岁,平均年龄(31±3)岁,孕周20-40周,平均孕周(32±2)周。选取同时期住院的60例不伴有任何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健康孕妇,将其定为正常妊娠组,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2±3)岁,孕周20-40周,平均孕周(31±3)周。检测的所有患者均为随机抽取,且其年龄与孕周具有均衡性。于各妇幼保健院收集入组患者在16-20周期间行唐氏筛查时抽取的外周血血清,并对所有血清中PLGF水平进行检测,将正常妊娠组与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早发型子痫前期组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的孕妇在孕16-20周的PLGF水平进行两两比较,并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研究对象在妊娠16-20周的PLGF水平进行两两比较并且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的结果如下:1.正常妊娠组在妊娠16-20周外周血血清中PLGF水平与子痫前期组在妊娠16-20周外周血血清中PLGF水平相比较,通过t检验得出P<0.05,说明两组的结果比较具有差异性,且后者较前者明显降低,该结果有统计学意义。2.轻度子痫前期组在妊娠16-20周外周血血清中PLGF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组在妊娠16-20周血清PLGF水平比较,通过t检验得出P<0.05,说明两组的结果比较具有差异性,且后者较前者明显降低,该结果有统计学意义。3.早发型子痫前期组在妊娠16-20周外周血血清中PLGF水平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在妊娠16-20周外周血血清PLGF水平比较,通过t检验得出P<0.05,说明两组的结果比较具有差异性,且前者较后者明显降低,该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正常妊娠组和子痫前期组比较,结果说明子痫前期的发病可能与胎盘生长因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2.对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结果说明依据胎盘生长因子降低幅度可以用来评估子痫前期的病情发生的严重程度,但是孕中期PLGF能否成为独立性指标来评估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尚待商榷。因为其发病的严重程度与都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营养缺乏、胰岛素抵抗等。3.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组和晚发型子痫前期组比较,结果说明依据胎盘生长因子水平的下降程度来预测子痫前期发病的早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背景:线粒体是哺乳动物中非常重要的细胞器,可产生ATP,在卵母细胞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中供应能量,线粒体的数目和功能对于早期胚胎的发育至关重要。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化可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