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件产业作为IT产业的核心,是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产业,对任何国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软件产业已经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总体上仍然处于规模小、国际竞争能力弱的窘境。相比同时发展起来的印度,差距之大更是令人触目惊心。想要找出差距产生的原因,简单的归结于语言能力或其他一两个因素,显然不能令人信服。笔者试图在本文中,通过对软件产业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寻找出一条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道路。 第一部分:笔者首先通过对全球软件产业和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历程的回顾,和现状的梳理,指出软件产业国际化特征和中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低构成了一对最大的矛盾,是制约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国软件产业如何国际化关系到整个软件产业的发展。 第二部分:笔者有选择的系统比较了世界主要的五个软件生产国(美国、日本、印度、爱尔兰、以色列),探讨了其各自不同的国际化特征。随后引入Porter的经典“钻石体系"理论,并通过一定的修正,指出了其模型适用于软件产业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对五国软件产业实践的梳理,归纳出其中的关键因素,构建了新的软件产业国际化成功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模型应用于前面五个国家与国内的大连市,详细的研究了各个因素如何影响各个地区的软件产业国际化。 第三部分:根据第二部分的模型,笔者提出了关于软件产业国际化的对策。即:1.改善人才资源质量、建立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人才队伍。 2.发展风险资本,推动以风险资本为主体的软件企业多融资渠道建设。 3.以软件园为载体,发挥集群效应,推动软件产业国际化。 4.大力推行CMM标准,进入国际市场。 5.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正确市场切入点,形成国际市场。 最后,在企业层面上,笔者的研究突出了国际化意愿和Porter的两大基本战略,指出中国软件企业必须在强烈自主的国际化意愿指引下,坚定的实行成本领先和以质量为差异化特点的两大基本战略,来推动软件产业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