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植物油为油相,采用反相微乳法合成淀粉微球,并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工艺条件改变对微球吸附量的影响规律。以吸附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此反应的最佳合成条件。研究了交联度对淀粉微球降解性能的影响,同时讨论了淀粉微球的溶解性能和吸水性能。研究表明如下: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工艺条件改变对淀粉微球吸附量的影响,研究得出:1.淀粉微球的吸附量随乳化剂用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然后再减小。当乳化剂用量为0.5g和0.8g时,所合成的淀粉微球对色素的吸附量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2.淀粉微球的吸附量随淀粉浓度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减小。淀粉浓度为14%时,所合成的淀粉微球对色素的吸附量最大。3.淀粉微球的吸附量随植物油用量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减小。植物油用量为100ml时,所合成的淀粉微球对色素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4.淀粉微球的吸附量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减小。交联剂用量为2.0ml时,所合成的淀粉微球对色素的吸附量最大。5.淀粉微球的吸附量随搅拌速度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减小。搅拌速度为1200rad/min时,所合成的淀粉微球对色素的吸附量最大。
选择乳化剂用量、搅拌速度、油相用量、淀粉浓度、交联剂用量5个影响因素,每个因素选定4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研究得出:各因素对淀粉微球吸附量的影响程度:乳化剂用量>淀粉浓度>搅拌速度>交联剂用量>油相用量;微球最佳合成条件:淀粉浓度14%、油用量100ml、乳化剂用量0.75g、交联剂用量1.6ml、搅拌速度1200rad/min。
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倒置荧光电子显微镜对淀粉微球的结构特征和形貌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淀粉与交联剂环氧氯丙烷发生了交联反应,得到了粒径均匀,表面光滑的淀粉微球。
采用葡萄糖淀粉酶水解淀粉微球的方法研究了交联度对降解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淀粉微球的降解速度随交联度的提高而降低,低交联度的交联可促进淀粉的酶解速度,高交联度对淀粉的降解速度起抑制作用。同时交联度的变化也引起淀粉溶解性能和吸水性能的改变,高交联淀粉溶解性能降低,而吸水性能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