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与救赎——阎连科小说论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文坛上,河南作家阎连科始终坚持将自己的目光投射在生活在底层的弱势群体上,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凝重而又惨烈的苦难画卷。本文以阎连科作品及其随笔访谈为基础,紧密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在感性经验和理性学养的支撑下,以苦难和救赎为切入点,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剖析作家是如何直面人生苦难,在精神废墟中探寻理想之光的。   第一章为引言部分,重点论述国内外关于阎连科研究的现状以及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第二章论述阎连科书写苦难的根源。阎连科童年的记忆对其作品苦难深层内蕴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此外,作家主体的阅读、思考、借鉴,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第三章主要写历史记忆中的苦难。阎连科小说中所描写的历史层面苦难有多种形态。贫困、权力、文革以及残病等给他们的肉体和心灵造成了无以复加的创伤。第四章主要阐述当下社会现实中的苦难。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给当代文学的不再是具有生存论色彩的世俗性苦难,而是伴随信仰丧失后精神的苦难。阎连科小说中所阐释的当下苦难主要包括城乡物欲横流、人性荒芜、道德的滑坡以及人们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等等。第五章主要阐释对苦难的救赎。本章从他的作品中归纳出两种救赎途径:在绝望中抗争和构筑乡土乌托邦。虽然阎连科给出的救赎方案并非完美,但他对劳苦人苦难绝境呈现及救赎策略的探讨应引起人们的关注。最后总结阎连科作品在当下社会的价值,并指出他在创作中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20世纪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出生于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并在此接受教育。早期艰苦的生活以及阿尔及利亚美丽的自然风光给加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尔及利亚对于他而言是生长
学位
少年小说是近年来儿童文学创作的热点。曹文轩是少年小说创作的重镇,他在少年小说的创作和理论建构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他提出“儿童文学承担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天职”,并
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后对课堂上所讲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和加强。所以作业布置的合理性也是新课改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既不能让学生因负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