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贵阳市16名高中生物教师、贵州省第五届生物优质课比赛的11名教师实施的三种课堂教学行为即陈述行为、提问行为和讨论行为的时间长短作为测量对象,探讨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后,是否真正的做到了从“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否把“课堂返回给学生”,高中生物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的过程,而是“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通过对教师进行课堂观察、记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在常态课教学中,16名教师实施教学行为的时间分别为:陈述行为的平均时间t=27.43min,占每课时的68.58%;提问行为的平均时间为t=8.36min,占每课时的20.91%;讨论行为的平均时间为t=0.18min,占每课时0.44%;其它教学行为平均时间为t=4.03,占每课时的10.08%。通过对三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知:三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极显著差异(F2,45=108.160,P<0.01);在优质课教学中,教师实施的陈述行为平均时间t=13.34min,占每课时的33.34%,提问行为平均时间t=12.44min,占每课时的31.11%,讨论行为平均时间t=8.7min,占每课时的21.75%,其它的教学行为t=5.52min,占每课时的13.80%,三种教学行为之间无明显差异(F2,30=1.807,P>0.05))。以上数据表明:教师在常态课课堂上的提问行为较少,讨论行为更少,且不仅是个别教师行为。方差分析证明,提问行为和讨论行为与陈述行为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反之,优质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给寂静的课堂带来了蓬勃生机的场面,提问行为、讨论行为的交互使用,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既继承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担当和负责,也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创新,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