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陈忠实先生的长篇小说《白鹿原》问世,这部史诗级的作品作为清末明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深刻地反映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关中地区的历史变迁与人物身处时代洪流中不能自持的悲惨境遇。2012年王全安导演的电影《白鹿原》将这部文学巨著首次搬上了大银幕,向观众细致地呈现了关中地区的民俗风情及主要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2017年电视剧《白鹿原》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其制作精良,人物塑造饱满,荡气回肠地再现了关中地区乡土社会的精神面貌。《白鹿原》的影视作品改编区别于其他同类型的改编作品来说,突出了关中乡土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呈现方式与表达方式。本文旨在研究这种呈现与表达方式的特点,探讨改编背后的意义及其为后续影视改编所带来的参考价值。第一章从选题出发,对于《白鹿原》影视作品改编的文献研究进行整理与归纳,发现研究领域的不足,阐述本文的研究视角与创新点;第二章阐述了在小说《白鹿原》关中乡土文化基础上的影视作品乡土文化传承,论述了关中乡土文化的内涵和《白鹿原》中所呈现出的关中乡土文化的经典性,以及在影视作品改编过程中对这种经典性的继承与发扬;第三章主要从叙事情节方面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入手,分析影视作品在内容选择与表达上对于关中乡土文化的理解与呈现;第四章则运用视听元素分析影视作品对关中乡土情境的审美搭建,具体到对关中民风民俗的生动还原及对于核心事物意象的构建,旨在从表面特征与内核思想两方面做到对原著的把控;第五章是基于精神引领下对影视改编未来道路的展望,肯定了在《白鹿原》影视改编作品中乡土精神所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并基于这种价值下引申“精神”对于未来影视发展的助力。本文以《白鹿原》小说及影视改编作品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改编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及影响,探讨改编背后的意义与当代小说进行影视改编的价值,其成功与不足的论证都将会为影视改编的创作总结出新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只有吸取成功的经验与牢记失败的教训,影视改编才得以有突破发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