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农业被注入机械化、信息化,农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但是,随着机械化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多,其中一些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变革。尤其是过去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单位的农地经营已经不能满足机械化和科技化的要求,只有通过零碎土地的整合,实现规模化发展才是唯一的出路。在多个中央一号文件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作为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三农”发展,所以对家庭农场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有较大的必要性。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劳动人口不断变化,劳动力素质的变化对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随着家庭农场在部分省份的试点,农地流转背景下,使得农地规模经营成为了可能,这也对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产生影响。此外国家政策和扶持也对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产生一定影响。我国家庭农场未来如何发展,如何才能进行规模化发展,有必要对影响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额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方可对未来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提供一定的解决路径。文章基于家庭农场主个人因素、土地流转因素、经营因素和国家政策因素,结合多元回归模型深入探讨不同规模家庭农场影响因素的构成与强弱,进而判断哪些因素影响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从而为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提供指引。通过文章的研究,将会有利于我国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为我国不同规模家庭农场扩大规模或降低规模提出可行路径,进而有利于家庭农场的规模经营。另外,基于文章的研究,也对我国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理论提供可行措施,已有研究中主要围绕家庭农场应该基于何种最优规模进行生产经营,却没有探讨如何达到最优规模,本文的研究发现不同规模区间的最优规模是不同的,必须合理分配资源,才能够实现不同的最优规模方式。文章首先通过相关文献和理论研究对文章的写作思路进行指导,对已有研究的空白点进行认识,为文章写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其次文章通过描述性分析对可能影响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说明,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并结合经营规模和相关因素间进行交叉分析,发现了我国家庭农场如果要进行规模经营还存在农场主综合素质比较低,土地流转支持仍有不足,经营效果和实际偏差大,家庭农场融资渠道匮乏,政府服务职能仍不健全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而文章通过定量分析,结合多元回归模型,对样本总体,200亩以内、200到500亩、5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家庭农场主个人及家庭因素来看,性别、教育程度和年龄会对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产生影响,教育程度是对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整体产生正向影响;对于200亩到500亩的家庭农场,男性相对于女性经营规模更大;对于年龄而言,整体上并没有显著性,但是在不同规模之间都能显著提高家庭规模。从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看,流入土地地域范围、矛盾找村两委解决、土地流转期限、流转土地类型旱地、期限认知和租金都会对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产生影响,并且分类看,不同影响因素对于不同规模的影响有一定区别。从家庭农场经营来看,家庭农场是否注册和租金是否准时支付对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产生影响。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职能因素,是否享受优惠政策、是否提供社会服务和是否提供生产保险也对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产生影响,其中家庭农场主是否享受优惠政策从整体上具有正向影响,是否提供社会服务对于200到500亩的家庭农场产生负向影响,生产保险对于200亩以内的家庭农场具有正向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即政府应合理引导农地流转、家庭农场应注重规模经营、进一步扩大优惠政策覆盖、降低费用和扩大融资渠道、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五个方面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