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挥发性吸入麻醉药物七氟烷的抗炎效应在体外试验和一些器官系统研究(如心、脑、肾)中已经得到了证实,七氟烷不仅可以减缓多巴胺的外流,还可以减少神经递质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释放:控制胞内钙离子浓度适度升高,减少突触后神经元钠钙离子内流,而这将减少胞内的代谢过程的数量(蛋白酶的活化,脂质过氧化),有助于发生缺血性损伤时神经元的存活。乌司他丁(Ulinastin, UTI)是从人尿中提取出来的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抑制白细胞聚集,抑制白细胞释放蛋白酶、稳定溶酶体膜、抑制过量超氧化物的生成和清除产生的超氧化物、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等特殊的药理作用。本文拟从临床实践探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应用七氟烷麻醉和乌司他丁(UTI)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比较七氟烷与丙泊酚对于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及机体炎性应激反应的影响,以及二者复合乌司他丁时的抗炎保护效应。方法择期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4组,A组UTI+SEVO组(n=15):诱导前UTI20万单位溶于100mLO.9%生理盐水中静注(约10 min),8%七氟烷(雅培公司,日本)面罩吸入诱导,待意识消失后芬太尼4~6ug/kg、维库溴铵0.08~0.12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频率10~14次/分,潮气量为8~12ml/kg,调节呼吸机参数,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25-30mmHg。维持采用芬太尼2~4ug.kg-1h-1,阿曲库铵0.4~0.6mg.kg-1h-1,七氟烷1.0~1.5MtAC,术毕静滴昂丹司琼8mg。B组UTI+PRO组(n=15):诱导前UTI20万单位溶于100 mL0.9%生理盐水中静注(约10 min),丙泊酚(阿斯利康公司,意大利)1.5~2.5mg/kg、芬太尼4~6ug/kg、维库溴铵0.08~0.12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频率10~14次/分,潮气量为8~12m1/kg,调节呼吸机参数,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25-30mmHg。术中麻醉维持用丙泊酚4~8mg/kg/h,芬太尼2~4ug.kg-1h-1,,阿曲库铵0.4~0.6mg.kg-1h-1,术毕静滴昂丹司琼8mg。C组(n=15):SEVO+生理盐水100mL。麻醉方案同A组,诱导前以100ml生理盐水静滴,D组(n=15)PRO+生理盐水100mL,麻醉方案同B组,诱导前以100ml生理盐水静滴。在分离瘤体至夹闭动脉瘤以硝酸甘油进行控制性降压维持平均动脉压60~80mmHg.芬太尼和阿曲库铵在手术结束前约30min时停药,关硬脑膜后10min停止吸入七氟烷,丙泊酚持续泵注至缝皮结束前10min,分别于诱导前,夹闭动脉瘤后30min,术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0,分别于诱导前,夹闭动脉瘤后30min,夹闭后48h,检测S-100β,GFAP各指标。记录:两组入室安静10min(TO)、麻醉诱导后即刻(T1)、3min(T2)、60min (T3)、120min (T4)、及夹闭动脉瘤后即刻(T5)、夹闭后5min(T6)、夹闭后30min (T7)、术毕(T8)各时点的MAP、HR、SpO2;手术结束后观察并记录拔管时间、拔管后和术后2h疼痛程度、神经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48小时随访评估神经功能评分、疼痛程度,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颅内夹闭动脉瘤手术过程中,4组在MAP上均达控制性降压目标与手术要求,A组和C组在夹闭动脉瘤前后的MAP、HR变异较B组和D组要小,A组、B组TNF-α低于C组、D组(P均<0.05),而A组与B组之间无差异,C组与D组之间无差异,A组、B组IL-10略高于C组、D组(P<0.05),A组、B组S-100β、GFAP略低于C组、D组,而A组与B组之间无差异,C组与D组之间无差异,术后2hMMSE评分A组、C组要高于B组、D组(P<0.05)。结论1.UTI具有稳定溶酶体膜作用,抑制炎症介质TNF-α的生成和释放,促进IL-10的抗炎效应,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UTI可能具有减轻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缺血损伤,减轻S-100β、GFAP升高的程度,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3.七氟烷与丙泊酚对于围术期S-100β, GFAP, TNF-α,IL-10影响相似。4.七氟烷与丙泊酚类似,二者作用时间短、苏醒快速,血流动力学均较稳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二者用于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麻醉无显著差异,但七氟烷术后早期苏醒质量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