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创造力、想象力和劳动的结晶,是人们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下,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着传承人的老去而面临消失的危险,保护工作迫在眉睫。邳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截止到2011年7月,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有45项,其中入选市级11项、省级7项、国家级3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1个。邳州跑竹马是其中最具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近几年,国家及政府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大量的专家与学者也进行了许多相关方面的研究。通过检索文献发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视角,研究某一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的相关论文也比较多,但是针对邳州跑竹马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却凤毛麟角,相关资料比较匮乏,研究难度比较大。因此,保护与传承邳州跑竹马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刻不容缓。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邳州跑竹马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并通过与其他地区跑竹马以及相类似的活动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找出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其发展和改革对策,具体如下:1.邳州跑竹马根据元朝忽必烈跨马游春打猎的场景改编,之后融入舞蹈、体育、戏剧等艺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作为我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邳州跑竹马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传承方式也由原来的家传变成师传,扩大了其传承面。2.邳州跑竹马在传承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自身发展的局限性、政府工作的滞后性、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经费不足等,这些都限制了跑竹马的可持续发展。3.为了促进邳州跑竹马的繁荣发展,更好地为非遗保护和全民健身服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与社会性等视角下,提出了以下发展对策:提高跑竹马传承人及艺人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邳州跑竹马的知名度;发展创新跑竹马,引导良性变异;纳入全民健身融入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进入体育课堂;加大政府政策资金的投入,引导跑竹马进行商业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