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拥有超过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人口大国,在国土面积不到世界3%的土地上解决国内的粮食需求问题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极高要求。农业作为三大产业之一对一国的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落后发达国家20至30年,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远低于我国的现代化水平,农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政府意识到这一问题,正寻求农业发展的途径。农业信息化便是这摸索农业发展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尝试。信息化对农业发展到底有怎样的作用?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和生产效率提高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测算农业信息化水平为前提,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农业结构效率视角,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生产绩效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发展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生产绩效提高的政策建议。理论分析方面,现有文献存在对农业生产绩效的评价不够全面的问题,关注的仅仅是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没有涉及对农业结构效率的研究。本文从理论方面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结构效率的促进作用。具体的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及生产销售能力提高三方面进行机理分析;在农业结构效率方面,从市场需求信息及资源、环境信息的有效获取两方面进行机理分析。实证分析方面,首先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结构效率进行测算。根据文献回顾,本文选择人均图书报纸和杂志出版情况、人均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支出、互联网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四个代替变量,并选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再对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算;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通过DEA软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创新的使用Ole Badunenko等提出的研究结构效率的方法同样利用DEA软件测算农业结构效率。其次,根据理论分析分别构建表现农业信息化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及农业信息化影响农业结构效率关系的两个模型(以下用模型一、模型二代替),用PCSE方法利用面板数据对理论分析进行检验。模型一的回归结果表明,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模型二的回归结果表明,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结构效率没有显著影响,本文从对农业缺乏重视、政府缺少有力指导及农业从业主体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论,本文从两方面提出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绩效的建议。第一,坚持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硬件建设;强化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领域的主导作用,并引入社会资本;健全农业信息化管理体制;明确农业信息化标准,加强统计工作。第二,强化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生产绩效的促进作用:重视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发挥高校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拓宽市场信息的传播途径,提高农业结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