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新的政治氛围,文化体制和艺术规则,包括花鸟画在内的中国画面有着新的任务、目标和要求。中国画的发展处在古与今、中与西的文化交错局面之中。本文结合建国十七年“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立场、写生创作观念对花鸟画图式产生的影响,兼顾花鸟画古与今承变,分析建国十七年间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工笔花鸟画艺术本体产生的影响。梳理于非闇的学术背景、分析由社会生活、时代精神影响下表现语言。通过当时相关文献中对工笔花鸟画的相关信息不难看出,因工笔花鸟画写实性表现语言、逼真且优美的造型特点以及设色鲜艳、明快等,给人以美的感受,深受大众所喜爱。于非闇大量临习研究宋元绘画,体物入微观察和写生,注重观察和记录生活,绘画表现生活中熟悉的对象,在宋代院体花鸟画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去除细腻、微妙、含蓄的氛围,画面强调整体的气势和精神,以形色的“真实、生动、新鲜、茁壮、充满生意、健康”画面整体氛围,传递人们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健康的美,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表现社会与时代的蓬勃精神。同时对其在建国初期的社会生活、创作心态进行探讨,顺应环境并积极寻找新中国的认同。在此基础上结合代表作品分析于非闇建国初期工笔花鸟画艺术特点。最后总结了于非闇工笔花鸟画的历史意义,新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则使得新时期的艺术创作从生活出发,由传统的消极避世转向积极的入世,呈现建国十七年特有的积极、健康、充满生意的时代特点。因此,本文以北京地区工笔花鸟画家于非闇为切入点结合时代背景剖析这一时期工笔花鸟画图式特点,客观的分析新中国工笔花鸟画家适应时代新要求的探索、突破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