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学者库利(1999)把家庭教育视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群体”。他认为童年时期是个体道德社会化的一个关键时期,而家庭是“人性的育养所”,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课堂。家庭是社会群体的一个初级单元,在培养孩子基本生活习性、灌输社会行为规范、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奠定生活方向、培养个人生活信仰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是生命的起源,是幼小生命保障安全,感受阳光、享受爱与被爱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从孩子呱呱坠地到年华老去,无不渗透着父母教育的影子。正如一些学者所说:“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心理健康水平以及主体性的生成等都是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的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然而,特殊的历史时期,造就特殊的家庭关系与教育。正如离婚率上升、离异家庭子女增多的趋势一样,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者离开自己美丽的家园,离开自己的孩子,涌入大中城市务工。致使许多农村儿童长期脱离父母留守家中,由祖辈或其他亲友监护,这些孩子酸楚的被称为“留守儿童”。缺失的家庭教育给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上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但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整个社会的关爱。只有让留守儿童得到健全、积极地的人生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共同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和谐。到底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系、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存在一些什么样问题?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呢?是每一个关心这个群体的学者值得研究的方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个复杂的工程,并不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过程,而是需要大到国家政策,小到每个人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全民关注的问题。本论文从以N镇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教师眼中的留守儿童、务工家长的亲子状态以及务工家长职业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等等几个维度研究外因影响及其五种监护方式(隔代、单亲,同辈、亲友以及流动监护)的内因影响来研究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和缺陷,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