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丝织品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lei247472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在蒙元王朝统治的历史背景下,元代的桑蚕丝织经济、丝织品种分类、图案与形制等诸问题。 元代的桑蚕丝织经济,丝绸生产重心完成南移,蚕业产区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北方传统桑蚕经济优势地位逐步丧失,江南桑蚕经济优势地位逐步确立。元代设立的官办丝织局对丝织业进行管理,虽分工明细,规模大,但机构庞杂、重叠,管理混乱;民间手工业,始终未能充分发展。元代对官营丝织业的工匠实行匠户管理制度,身份管理严格,匠户数量庞大,专业化程度高,大多数系官匠户的待遇处境较一般民户为优,但仍遭受官府剥削。民营丝织业工匠,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元代桑蚕丝织业与国家收入及对外贸易息息相关,丝织业的发展不仅为元王朝提供了稳定的赋税来源,也推动了贸易的发展与城市的进化,为对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及文化基础。 元代丝织品中,传统的平纹织物和斜纹织物如绢、绫等品种仍在大量使用,缎织物出现并对后代丝织品种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加金织物成为元代丝织品的一大特色,有织金、印金、描金、贴金等方法,显示出独特的文化面貌。 从所发现的考古实物和部分传世文物来看,元代丝织品的纹样题材已经相当广泛,主要有花卉、动物、水景、几何、人物、文字、云纹、杂宝等。纹样的构成形式,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单独纹样、多层次组合及散点。单位纹样的表现手法,则有写实变化、添加变化、夸张变化、抽象变化、分解组合等。元代丝织品使用多遗留于服饰,包括男服和女服,还涉及到了用品类丝织物。元代丝绸服饰除继承前代外,多以半臂、大袖袍、补服、辫线袄为代表,其中尤以辫线袄、大袖袍最具有鲜明时代特色。 尽管元王朝民族文化冲突空前激烈,但元代丝绸大部分纹样内容仍保持了传统的中原风格,与此同时,蒙古游牧风格的大量动物纹样、以格力芬和文字作装饰纹样的中亚波斯风格以及藏传佛教对生产生活领域的渗透也大量并存,形成元代特有的华夏一统、中西合璧的元代丝绸纹样与织造技法;而繁荣的元代丝绸经济以及以丝绸为重要媒介的对外贸易与交流,则显示了元代富有九州、辐辏四海的皇朝大气;但另一方面,元王朝统治者在“共享富贵”思想的指引下,推动工奴制手工业的畸形繁荣,酿造了浮靡奢华的元代丝织品消费与社会风尚。而透过对元代丝绸,尤其是对“织金与仿绣”的思考,我们也可以从丝绸风格看元代的文化特征:一方面大统一和民族融合,对统一国家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发展史有着深远的积极作用;开放的文化政策和活跃的中外关系,也对古老的中华文明做出了独到的贡献。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元朝统治也带来了经济破坏、落后生产关系注入、民族压迫与歧视以及“家产制国家”色彩浓重、专制主义皇权进一步膨胀等等消极影响。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论文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校勘记序》及《凡例》进行详细的注释。其次,对于《序》及《凡例》中存在的错误,一方面,前代学者
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历来是史学界国民党史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实早在二十世纪50年代,作为此重大事件当事人之一的蒋介石,也曾在不同场合、从各个方面对国民党的失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