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借助跨理论模型(TTM)评估社区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阶段的分布现状;评价基于TTM的健康赋能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阶段分布、自我效能以及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基于TTM的健康赋能干预与单一的健康赋能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效果的差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8月~2019年3月,选取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6个社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60例,入组后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赋能对照组20例和常规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基于TTM的健康赋能干预,简称TTM组;赋能对照组给予单一的健康赋能干预,简称赋能组;常规对照组给予社区常规护理,简称常规组。采用行为阶段评估问卷、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评价量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8周、干预16周、干预24周评价三组研究对象自我管理行为的阶段、自我效能以及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结果:本研究共完成54例研究对象的资料收集,其中TTM组19例、赋能组17例、常规组18例。结果显示:(1)自我管理行为阶段分布:干预8周,三组研究对象自我管理行为阶段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干预1 6周,TTM组与赋能组、TTM组与常规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赋能组与常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4周,TTM组与赋能组、TTM组与常规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赋能组与常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自我效能:干预8周、干预16周、干预24周,三组研究对象自我效能得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TTM组与常规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16周,TTM组与赋能组、TTM组与常规组、赋能组与常规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P<0.05);干预24周,TTM组与赋能组、TTM组与常规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赋能组与常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研究对象四个时点上自我效能得分进行配对比较,赋能组干预8周与干预前、干预16周与干预前、干预24周与干预1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TTM组干预24周与干预16周自我效能得分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5)。(3)自我管理行为:干预8周时,TTM组和赋能组疾病管理维度、安全用药管理维度、饮食维度、康复锻炼管理维度及自我管理行为总分高于干预前(P<0.0125),TTM组情绪管理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P<0.0125),TTM组与赋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1 6周,TTM组和赋能组疾病管理维度、安全用药管理维度、饮食维度、生活起居管理维度、社会功能与人际管理维度、康复锻炼管理维度及自我管理行为总分高于干预8周时(P<0.0125),TTM组情绪管理维度得分高于干预8周时(P<0.0125),TTM组疾病管理、安全用药管理、康复锻炼管理、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4周,TTM组疾病管理维度、情绪管理维度、社会功能与人际管理维度、康复锻炼管理维度、自我管理行为总分高于干预16周(P<0.0125),安全用药管理、饮食管理、生活起居管理得分与干预16周无统计学差异(正向增长),赋能组社会功能和人际管理得分高于干预16周(P<0.05),饮食管理和生活起居管理得分与干预16周无统计学差异(正向增长),疾病管理、安全用药管理、康复锻炼管理得分与干预16周无统计学差异(负向增长),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低于干预16周(P<0.0125),TTM组疾病管理、安全用药管理、情绪管理、康复锻炼管理、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TTM的健康赋能干预与单一的健康赋能干预均可有效促进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转变,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但基于TTM的健康赋能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情绪管理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健康赋能干预;此外,基于TTM的健康赋能干预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行为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的远期干预效果优于单一的健康赋能干预。本研究为今后就如何制定个性化的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方案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