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和“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共同推动下,长阳各中小学校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将丰富的土家族文化遗产资源引入校本课堂,打造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论文研究立足于长阳丰富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校本课程《巴人故里·歌舞中的历史》为案例,尝试进行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试图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有益启示。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正文有三个章节构成。绪论对校本课程《巴人故里·歌舞中的历史》开发背景进行了调查、总结和分析。主要概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进而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一章,对校本课程《巴人故里·歌舞中的历史》开发进行了策划设计。对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生存与传承现状做了调查分析,从三个层面分析了造成校本课程发展困境的原因;在对资源进行分类处理的基础上,建立课程开发的资源库;根据现状分析、资源调查、学情反馈等实际情况,确定了开发主题,制订了课程标准,尝试编写并完善了课程教材。第二章,对校本课程《巴人故里·歌舞中的历史》进行了课堂教学实施。主要包含了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设计,组织课堂实施和学习评价等环节,并对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学实施策略,课程的开发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反思,进一步完善课程开发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三章,对校本课程《巴人故里·歌舞中的历史》开发进行了总结反思。主要总结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课程开发途径;提出了从体制保障、开发方式、社会支持等方面加以改进的具体建议,以期可以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结语对校本课程《巴人故里·歌舞中的历史》的开发进行了全面回顾,提炼归纳了研究成果和有益启示。论文研究试图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就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推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建设,打造富有民族、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将对长阳地区的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建设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