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行多元化经营是否能增加公司绩效”这一直是国内外实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表明,多元化经营在发达国家会造成折价。实践也表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向专业化的回归。作为新兴市场我国企业多元化能够给提高公司绩效还是造成价值折扣呢?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合适的实证方法研究多元化经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进行了分析解释,提出相关建议。本文首先回顾了多元化和公司绩效的相关理论,并分析了多元化经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和成本,在此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学术界对多元化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的实证研究。然后,本文以深、沪两市2000年~2004年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从财务和市场两个方面衡量公司绩效,并考虑了多元化经营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滞后性,采用2000年多元化程度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而将2000年~2004年5年的平均绩效指标作为因变量,同时,将企业规模、年限等作为控制变量,用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的统计方法检验了多元化经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得出结论为:我国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多元化经营存在折价主要有代理成本较高,存在横向补偿等原因。最后,本文总结了实证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提出了回归主营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选择合适的时机、有相当吸引力同时又适合自己的产业进行多元化等建议,同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