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原发性肝癌(HCC)是世界上男性发生率第五位,女性第九的恶性肿瘤,且在全球的发生率仍在上升。我国每年约11万患者被肝癌夺去生命,我国HC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约占全球范围的50%以上。且78%HCC以乙肝患者为主。HCC具体发生机制不明,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不明,大量资料表明肝癌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国内外对原发性肝癌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较多,对HBV相关HCC的危险因素研究的不多。本研究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1年1月-2017年10月间205例住院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71例,女性34例,年龄25-80岁,平均52.7±10.93岁,其中40-60岁为136例,>60岁51例,<40岁18例。分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癌组(HBV相关肝癌组)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病组(HBV相关肝病组),根据初诊时抗病毒治疗情况,HBV相关肝癌组再分为抗病毒治疗组和未抗病毒治疗组。分别记录各组年龄、性别、饮酒史、不良饮食习惯、糖尿病史、乙肝病毒载量(HBVDNA)、e抗原(HBeAg)、乙肝病程、肝癌家族史、脂肪肝情况、甲胎蛋白(AF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抗病毒治疗情况,抗病毒治疗后HBVDNA变化情况,肝癌的复发及肝病组发生肝癌的情况,各组病例的随访情况。腹部彩超、CT或MRI检查结果。应用SPSS22.0软件展开分析,计数资料运用患者例数的百分比,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x2(t)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HBV相关肝癌组与HBV相关肝病组年龄、性别的比较:两组病例中男性83.4%(171/205)明显高于女性16.6%(34/205);40-60岁66.3%(136/205)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40岁8.8%,>60岁24.9%)。2.单因素分析:HBV相关肝癌组在不良饮食习惯、HBVDNA阳性、HBeAg阳性、长期饮酒史、糖尿病史、肝癌家族史、脂肪肝(非酒精性)比例及AFP均高于HBV相关肝病组。两组比较,上述因素的x2(t)分别为28.757、22.34、4.075、16.359、11.66、15.267、21.086、-6.077,其P值分别为0.000、0.000、0.044、0.000、0.000、0.000、0.000、0.000,P<0.05,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40岁)、HBVDNA阳性、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饮酒史、肝癌家族史,糖尿病史、脂肪肝(非酒精性)其OR值(95%置信区间)分别是4.434(1.39014.144)、4.162(1.8849.196)、2.742(1.2725.910)、2.395(1.1455.009)、3.504(1.3209.303)、2.980(1.2776.952)、2.781(1.2756.065),说明以上因素与HBV相关肝癌有相关性,其中最相关的是年龄(≥40岁)、HBVDNA阳性、肝癌家族史。4.HBV相关肝癌组内抗病毒治疗与未抗病毒治疗死亡率与生存率比较:未抗病毒治疗组1年死亡率(59.1%)明显高于抗病毒治疗组(26.8%),3年及5年生存期(34.1%,6.8%)低于抗病毒治疗组(58.9%,14.3%),两组3年生存期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HBVDNA阳性、年龄(≥40岁)、糖尿病史、长期饮酒史、肝癌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脂肪肝(非酒精性)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其中最可能的危险因素是年龄(≥40岁)、HBVDNA阳性、肝癌家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