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革中被破坏殆尽的童话文体与童话意识在新时期的曙光里获得新生。新时期的中国低幼童话经过三十余年的探索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尤为重要,目前为止儿童文学界对这一论题的探讨尚有不足。本文以新时期以来中国低幼童话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游戏精神“这一儿童文学应该秉持的审美追求的沉浮变化来梳理和总结三十余年来中国低幼童话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走向。拨开历史云雾,辨析游戏精神的真与伪,从而更好的观照当下的幼儿文学发展。正如中国幼儿文学的自觉相比西方要晚一些,幼儿文学对游戏精神的体认更是经历了一个曲折又复杂的过程。在我国很长一个时期中,幼儿文学的核心本质特征被认为是“教育性”。国内很多幼儿文学作品充满了说教与训诫意味,把幼儿文学当作单纯的语言教育或品德教育的工具,很多人对包括低幼童话在内的中国幼儿文学的印象与认识也正基于此。可当我们真正站到新时期以来中国低幼童话现场时,却会发现游戏精神在新时期的曙光下正一步步走向更为开阔的境地,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本论文在收集了大量新时期以来低幼童话作品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游戏精神对新时期以来的中国低幼童话进行了分期,以展现低幼童话发展的真实全貌。论文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游戏精神”的内涵与实质以及游戏精神在新时期以来中国低幼童话中的消长起伏,同时还包括本论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本文认为新时期中国低幼童话中游戏精神的呈现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分为三大段时期:“游戏精神的萌发与勃兴(1977-1989)”、“游戏精神的渐趋自觉(1990-1999)”、“新世纪低幼童话中游戏精神的纷繁景象(2000年至今)”,对相应阶段中游戏精神的多样面貌及真与伪的梳理与探析构成了本文的后三章。结语部分基于论文主体,概括新时期中国低幼童话的历史之路并展望游戏精神在中国低幼童话中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