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着重讨论了风沙土在特定培养条件下,胡敏酸(HA)、富里酸(FA)数量和△logK的变化及其与培养条件(CO<,2>和O<,2>)之间的关系.为阐明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转化机制和土壤有机培肥以及调控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土壤有机质化学和腐殖物质化学研究提供新的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加入玉米秸杆后,SMBC含量增加,以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不同培养条件对SMBC的影响不同.(2)加入玉米秸杆后,土壤有机碳及其中的水溶性碳(WSOC)含量增加,以后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下降,但到培养结束(240天)时土壤有机碳量仍高于对照.(3)玉米秸杆分解期间,HE、FA、Hu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HA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转折点为15天,培养结束时(240天)HE、HA、FA和Hu的数量仍高于相应的对照.(4)加入玉米秸杆后,各处理PQ均急剧下降,并为整个培养期间的最低点说明FA的形成速度较快.(5)加入玉米秸杆后,无论是HA还是FA,各处理的△logK均提高,RF都下降,说明其结构变得简单了,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的△logK都逐渐下降,而RF则逐渐升高,表明它们的氧化程度和芳构化程度逐渐增加,它们的分子结构向逐渐复杂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