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治思想在先周以前处于萌芽状态,仅表现为宗法政治中的、一种特殊的血缘架构。周代继承并发展这种血缘架构,并在政治秩序中建立以孝为核心的政治体系——“立子立嫡”的继承制度,由此衍生了宗法分封制与丧服制,以父子血亲作为政治稳固的保障,避免争储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战乱,形成家国同构的特点。春秋时期,世道衰微、杀父弑君的现象屡见不鲜,宗法政治在孔子时期崩坏,为杜绝此类现象发生,孔子以正名思想为开端再次声张孝治思想。试图用“孝悌”来端正人伦关系,从而杜绝这种犯上作乱的现象。孔子之后,孟子通过“仁政”来发展孝治思想,与孔子不同,孟子孝治思想的核心体现在仁政和孝悌的学说。孝悌是亲情的根源,更是爱的端绪,孟子用孝悌来唤醒每个人生来就有的不忍人之心,由爱亲推广到爱天下人。鼓励统治者将王道与“仁政”相结合,实行不忍人之政,使百姓安居乐业,鳏寡孤独者皆能有所养,达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太平盛世。孔孟的孝治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曾经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使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孝治天下”的独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