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论文分成三部分: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二、临床研究。文献综述一分别从中医及西医两方面探讨耳穴的源流及发展。西医方面主要解释了耳穴的发明及其生理解剖。中医方面主要阐述了耳穴与十二经脉及五脏六腑的关联,且展示了从古到今关于耳穴临床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清楚论述了耳穴在多方面的疾病上都有很好的疗效。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可为耳穴诊疗疾病打好了良好的基础。文献综述二分别从中医及西医两方面探讨腰椎间盘病变。在西医方面主要阐述了其发病原因、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措施。在中医方面,主要记述了古人对此疾病的认识,辨证论治,而在治疗上则完全发挥中医针灸的特式,分别举例说明各种不同的针灸手法、类型在治疗此病时所得的效果及统计数据。临床研究目的:观察耳穴电测阳性反应点与腰椎间盘病变之规律性。方法:分组方法主要通过两方面分别进行。一方面是以患者下肢症状进行经脉循行分组法。分成3组:太阳经组、少阳经组和阳明经组。另一方面是根据的辨证把腰椎间盘病变患者分为4种证型组,分别为血瘀证组、寒湿证组、湿热证组及肝肾虚证组。结合70例临床收集的腰椎间盘病变患,经耳穴探测仪探测出的具有阳性反应的耳穴数据,分别进行统计。使用SPSSv16.0统计软件,经X:检验分析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穴位。结果:阳性反应次数出现30次或以上者有10个,分别为肩、膀胱、心、内生殖器、胆、贲门、神门、三焦、肾、大肠。而以经脉循行进行分组分法的,其经统计后得出的结果:与太阳经组相关之穴位有胆、小肠、膀胱、内生殖器。与少阳经组相关之穴位有胆、内生殖器、耳背肝。与阳明经组相关之穴位有胃、贲门、食道。而从证型角度进行分组分法的,其经统计后得出的结果:与血瘀证相关的耳穴有腕、肺、内生殖器、耳背肝。与寒湿证相关的耳穴为耳背肝。与湿热证相关的耳穴有腰骶椎和小肠。与肝肾虚证相关的耳穴有三焦和膀胱。结论:腰椎间盘病变患者的下肢症状与中医的经脉循行及耳穴基本吻合,而其4种证型各自所得出的耳穴探测结果,对于临床上进行病因病机分析有较为理想的辅助关系,对临床治疗思路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