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关注人类生存状态引发了对于现代教育生活、现代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关注,认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必要上升到哲学的层次。又从对教育哲学的学科性质的理解入手,引发了科学理解素质教育对科学的人学——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指导的需要。 因而,文章通过综述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并尝试以其主要观点、内容为指导,去理解素质教育,从而得出,素质教育是人性教育(大教育)、是永恒性教育、是主体性教育、是真实性教育、是现实性教育,而且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是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逻辑前提这样一些结论,这些结论实际上又是紧密相联、有机统一的,共同表明了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文章还在解读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就素质教育的实施问题作了相关分析,以系统论的原则、方法,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评价、条件与途径,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作了理论的剖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全文分四章,按如下逻辑体系展开:第一章是“引论”。围绕“素质教育的人类社会大背景”和“素质教育现状”两个问题,论述了人类社会是以劳动、社会实践为生存基础的,而教育实践生活又是人类社会实践生活的永恒的、历史的特殊部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要求现代教育实践进行深刻变革。在中国,素质教育则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代名词,而素质教育的理论、实践现状都要求从哲学、教育哲学的高度进行反思,对素质教育发出人类思想最深沉的追问。 第二章是“理解教育哲学”。围绕“教育哲学的思想维度”、“人学是教育哲学的理论前提”和“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科学的人学”三个核心问题,论述了教育哲学的学科性质,论证了选择教育哲学的维度来理解素质教育的合理必然性,并落脚于人学,落脚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通过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综述,论证其科学性,说明其作为素质教育理论基础的必然性),从而开拓一个独特的理论视界,来反思素质教育。 第三章是“解读素质教育”。在论述了“素质教育的提出及其概念”问题的基础上,文章尝试以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内容为指导,去理解素质教育,得出素质教育是人性教育(大教育)等一系列结论,试图构建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观念形态体系,提炼其教育观、教育理念。 在作者眼中,从教育哲学、大教育观上理解素质教育是必要的,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的超越,素质教育必须超越英才教育、精英教育,超越功利主义、工具主义教育,成为倡导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人权、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素质教育不只是工具、不只是生活、不只是事实,素质教育是新文明、新人类的新的生活方式的选择,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教育。 第四章是“素质教育的实施”。通过“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评价”、“实施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观念保障及途径”和“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这三个问题的探讨,分别剖析了在人类社会巨系统中教育的相对位置,论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模式、评价机制与目标——评价互动机制的设置问题,以及实施素质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关系问题,提出并分析了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的关系问题,“五育”关系问题等。在理论分析与研究过程中,作者尝试着提出原则性的建设性意见。 总之,作者出于对智慧、生命、人的尊重与关注,立足于哲学的境界,通过对教育、素质教育的反思,尝试构建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观念形态体系,为其理论的建立做出有益的探索,为其实践的运作提供科学依据。并旦,作者将自己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所思、所想,通过此文整理出来,作为对自己三年硕士教育与学习生活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