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肝硬化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的最常见的最终结果[1],其基本病理改变是纤维化,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其典型特征即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过度聚集。既包括ECM生成增多,也包括ECM降解减少[2]。研究发现肝纤维化的形成主要由于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激活增生转化和分裂使大量胶原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等ECM成分生成过多降解相对不足在肝内沉积所致。HSC的持续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3]。各种致肝纤维化的损伤因子激活HSC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促进HSC增殖,并分泌大量的ECM。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的不平衡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活化的HSC能大量表达PAI-1,PAI-1是生理上专一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的抑制剂,它可通过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以1∶1比例形成复合物,阻止其激活纤溶酶原,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活性,导致ECM过多沉积。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是ECM的主要组成成分,TGFβ1可促进HSCPAI-1的表达,同时在肝病后期,玻璃体结合蛋白减少,随之PAI-1活性下降。纤溶酶增加,激活潜在TGFβ1,发挥促进ECM合成等生物学作用,促进肝纤维化形成。 PAI-1,一个TGFβ的下游效应信号,可能成为一个关键因素[4,5]。细胞外基质蛋白沉积不仅是由蛋白合成增加造成的,也与蛋白减少密不可分。现有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是一个改变ECM降解的过程,同时PAI-1与此过程密切相关[4,5]。Gavin等[6]研究表明,PAI-1升高与TGFβ依赖的肝纤维化进展抑制。这一研究成果也得到其他研究学者的证实。PAI-1蛋白的减少,伴随着TGFβ1转录的减弱,可能提示一种关于TGFβ1/Smad信号轴的抑制作用,大概与降低Smad2/3磷酸化有关[7]。 肝纤维化的形成原因可能为损伤因子刺激导致枯否细胞等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引起TGFβ1的分泌增加,激活HSC产生ECM,损伤长期存在导致ECM降解与合成的酶类及细胞因子分泌不平衡,最终形成肝纤维化。肝纤维化的形成是多种复杂因子交叉影响的结果,IFN-α对肝星状细胞分泌Ⅲ型胶原的影响及PAI-1在此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 目的 1.观察IFN-α处理肝星状细胞0、24、48、72小时后,观察Ⅲ型胶原产生的变化。 2.观察IFN-α处理肝星状细胞0、24、48、72小时后,观察PAI-1的表达变化。 3.明确PAI-1和肝纤维化的相关性。 方法 体外培养HSC-T6细胞系,为猿猴病毒40转染SD大鼠肝星状细胞后生成,其表型为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细胞增殖活跃期予以IFN-α对HSC进行干预,IFN-α终浓度为0.1ng/ml,分别在处理0、24、48、72小时后,收集细胞,通过Westernblot方法,检测Ⅲ型胶原及PAI-1基因表达的情况。 结果 1.IFN-α浓度为0.1ng/ml干预HSC,HSC分泌的Ⅲ型胶原以时间依赖方式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IFN-α干预HSC,PAI-1的表达以时间以来方式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IFN-α以时间依赖方式抑制HSCColⅢ胶原蛋白表达。 2.IFN-α以时间依赖方式增强HSCPAI-1蛋白表达,表达增强的原因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