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作为权威性的社会公共权力主体,主要通过公共政策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策执行是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也是评估政策效果的客观依据,没有有效的政策执行,就没有政策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了行政学和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从制度层面进行分析造成政策执行阻滞的体制性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改革建议和对策。本文在第一部分界定了政策执行的含义,分析了政策执行的特点,概括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政策执行的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用于建立理论分析框架,以便为下面的分析提供一个思路;第二部分对目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广泛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危害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第三部分分析了造成政策执行阻滞的正式制度原因,包括纵向和横向之间的权力和职能分配,和政策监督控制不力等因素,把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纳入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进行分析,并重点分析了行政管理体制和利益因素所造成的监督不力;第四部分则分析了造成政策执行阻滞的非正式制度因素,以及具有中国特点的非正式制度对政策执行的影响。第五部分针对影响政策执行的正式制度因素,指出科学合理的配置纵向行政机构之间的权力,以及科学认识党政机构关系是化解政策执行阻滞的体制改革手段;同时,增强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机关和社会团体的监督是有效减少政策执行阻滞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提出了非正式制度的改进措施,指出利益引导和对官员和民众的思想教育是改变非正式制度影响的一个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