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清末至抗战前,临城煤矿向工业化的转变历经半个多世纪,以失败告终。其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本文以人物、产权演变为线索对近代临城煤矿的发展和工业化以及制约工业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浅薄的分析研究。近代临矿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与近代煤矿业的发展和工业化道路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清末官督商办时期是临城煤矿创办和初步发展时期,工业化显现端倪;向比利时借款合办是临城煤矿工业化的一种现实出路,中比第一次商谈因袁世凯反对而失败,但袁世凯不得不承认这种方式又是临矿发展的绝好机会;第二次中比合办商谈的成功给临城煤矿带来了资本、技术和专业人才,使临矿实现当时水平的工业化且在全国名列前茅,产量、利润增加,成为全国知名煤矿企业;李晋、曹汝霖夺得临矿经营权后,对临矿的大肆掠夺使临矿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临矿的工业化在原来基础上没有发展;在河北省政府管理时期,虽竭尽所能发展临矿,但由于临矿自身、社会环境、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使临矿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终结。关于制约近代临城煤矿发展和工业化的各种因素中,本文从资金、社会环境、管理、企业制度、人才角度对其进行认识,从这些制约因素可以认识到以临城煤矿为代表的近代中小煤矿企业发展特点和工业化建设的艰难性。近代临城煤矿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交通、城镇、教育等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